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瑯琊之爭”的名與實

  • 發佈時間:2015-11-21 02:31:4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玉淵雜譚

  熱播電視劇《瑯琊榜》余溫還未退盡,江蘇、山東、安徽三地就打起了“瑯琊熱”的主意,爭起“瑯琊山”“瑯琊閣”所謂的歸屬地來。各方在“考證”方面可謂下足了工夫:南京反應最迅速,以劇中金陵為由,指向棲霞山一帶;山東人急眼了,搬出東南沿海的古瑯琊郡、瑯琊臺説事;滁州更拼——坐擁大瑯琊山誰還敢跟我爭搶名頭?這不,居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愣是把瑯琊山上已有數百年曆史的“會峰閣”更名為“瑯琊閣”。

  旅遊景區抱影視作品大腿而火起來,此等“好事”現已司空見慣,甚或已發展成為一種模式。它主要建立在拍攝地原則的基礎上,並形成了一種連帶關係:遠有江西廬山和《廬山戀》,近有廣西德天和《花千骨》。近年來,這種模式不僅在國內發展得風生水起,還愈加瘋狂地蔓延到國外,以致那些地方常常因為大批中國遊客的涌入而抬高了旅遊價格,最為典型的就是泰國和《泰囧》。而《爸爸去哪兒》《跑男》《花樣姐姐》等綜藝節目,最近幾年裏更是成為各大旅遊景點的活廣告,所到之處,無一不火。

  如此看來,三地都想把握商機,趁“瑯琊熱”分一杯羹,是可以理解的;相互間打打嘴仗和筆仗,爭個熱鬧或門道,無形中倒能把“瑯琊”之名的前世今生給大家科普一番,也沒有什麼不好。畢竟“瑯琊”是個生僻詞,在電視劇熱播之初,不少人恐怕還不會讀那兩個字的音呢。然而,在這場“瑯琊”之爭中,滁州未免太過於認真,正所謂“認真就輸了”——當“瑯琊閣”的金漆招牌往會峰閣上一挂,豈不就把自個的“犯二”行為昭示天下了:“二”得神采奕奕,“二”得一覽無遺。

  記得好萊塢電影《阿凡達》熱映後,湖南張家界即把其“三千奇峰”中的一座“南天一柱”更名為“哈利路亞山”, 還十分莊重地搞了一個更名儀式。據説,景區客流量一時間有所增加。但好端端的中國式山水風景愣給起了個洋名,當時可是遭到好一頓數落。不過,現在看來,張家界“抱大腿”多少還有點兒節操:人家《阿凡達》確實運用了一些中國元素,部分外景也確實與張家界多處景致吻合。而對於滁州瑯琊山來説,既不是電視劇《瑯琊榜》的拍攝地,又不與取景有關聯,更無謂去與虛構劇情裏的人物原型有什麼牽扯。難道,醉意之間揮灑傳世妙文的歐陽文豪,“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的千古佳句,還給不了滁州和瑯琊山足夠的文化自信麼?

  長期以來,各地搞旅遊開發,似乎總想著“賺快錢”,以最少的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名氣”好似最有效的快捷方式,已經名聲在外的拼命地消費、掏空名氣,名不見經傳的則想方設法“製造”名氣。搭影視作品便車是一招,傍名人乃至惡人(如西門慶之流)也是一招。不論是瑯琊之爭,還是炎帝故里、老子故里乃至文武赤壁之爭,我看都大同小異,逃不出背後的利益之爭。在這種急功近利思維的主導下,景區管理者會花多大心思去關注真正的旅遊開發——從基礎設施建設和精細化管理上提升旅遊體驗?

  景區帶給遊人的最重要收穫,我以為還是體驗。隨意行走于歐洲小鎮的某條不滑不澀的石頭路,乾淨的巷道、友善的路人、溫暖的咖啡屋、花園裏的鮮花,都足以讓人精神愉悅。過後我未必記得小鎮的名字、街道的走向,但卻有溫馨、快意留駐心間,長久回味。竊想,景區與其費力氣糾結爭鋒于“名”,莫如多多省思自身之“實”:有無精神貧瘠、創新缺位、文化流失?須知,單靠“名氣”混飯吃的模式,終究難以持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