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能源産業火爆 汽車核心零部件匱乏成短板

  • 發佈時間:2015-11-20 08: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能源産業火爆 核心零部件匱乏成短板

  楊海艷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爆程度超預期,綜合數據顯示,前10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分別突破20萬和17萬輛。以至於浙商證券在其近期發佈的研報中,將201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定在33萬輛,較此前的預計數字增長32%。按照業內預計,到明年新能源實現50萬輛的銷量應該“全無壓力”。

  中國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超越美國,躍升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按照國家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將達到500萬輛。數據之外,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途徑也在不斷地突破,新的商業模式正在崛起。不過,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仍然認為:“冷靜來看,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優勢是局部的,整體情況與海外主流車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在此之前,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2014年天津泰達汽車論壇上指出,中國與國外的新能源汽車在技術上差距明顯。比如在電池技術上,中國的單體電池技術有所突破,但在大型電池的系統整合和生産一致性上還有極大的改善空間;在電機驅動控制系統、燃料電池的産業化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加快研發。

  而奇瑞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心文也曾在“中 國新能源 車政策與市場”研討會上表示,“核心零部件環節的欠缺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短板。”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産業的弱勢,給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帶來了不確定因素。

  動力電池就是非常關鍵的案例,從去年到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其最關鍵的制約因素便是動力電池的供應不足。國內主要的乘用車整車製造商,在選擇電池時,都願意用三星、LG等外資品牌電池,因為其在品質和一致性上,較國産電池更有優勢。據記者了解,目前乘用車的動力電池中,國産品牌的佔比僅為四成左右。

  充電慢、續航能力差是制約消費者接受電動汽車的另一因素。寶馬汽車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格KarstenEngel認為,只有當電池技術進一步發展,達到300~400公里的續航里程時,同時縮短充電時間,電動汽車才會真正得到普及。

  按照此前國內的磷酸鐵鋰電池路線,要達到上述續航里程,需要在車內裝載大批量的電池,由此不僅影響車輛的裝載效率,還會影響其動力。而曾在全球風靡一時的特斯拉,從一開始便選擇了三元電池。相較磷酸鐵鋰,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高、續航能力強。科技部“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諮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曾公開表示,磷酸鐵鋰電池發展已到瓶頸期,三元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發展的歷史趨勢。而國內的江淮、奇瑞、北汽等車企已敏銳地捕捉到這一轉向,開始嘗試三元鋰電池。

  在電池路線上,雖然國內車企都紛紛轉變思路,但從製造上看,國內電池品牌要取代外資,成為主流車企的供應商,依然需要漫長的時間。

  技術之外,從經濟性上看,國內新能源汽車與傳統車比較成本,與國外主流産品相比依然不佔優勢。一輛日産聆風,在美國折合成人民幣的價格為18萬元起,與傳統燃油車的價差不足一倍,而在國內,續航超過200km的純電動車和燃油車的價差在2倍左右,新能源車經濟性較差。

  在記者看來,成本的問題一方面緣于規模尚難以支撐,另一方面也由於我們的核心零部件主要集中在外資手中,産業鏈的議價能力不足。

  因此,可以看到,目前國內銷量較好的新能源汽車,基本上都是價位在15萬元甚至以下的中低端産品,在30萬元乃至以上的中高端市場,合資和外資品牌正蓄謀瓜分市場蛋糕。在購買動因上,如美國這樣的國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推動因素主要是市場化因素,如油價的高低等,而中國則完全依賴於政策驅動。

  在業內人士看來,未來新能源汽車能否實現産業化,取決於電池及整車關鍵技術成熟度、整車銷售價格、充電便利性等三大關鍵因素。

  因此,在國家“十三五”電動車産業發展規劃中,加強對下一代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的研發;在動力電池領域,加強新材料的開發應用,提早進行前瞻性的佈局;聚焦電動車驅動技術的研發,重視新材料在電動汽車上的應用;進一步將汽車的電動化、輕量化和智慧化相互融合已經成為未來産業發展的核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