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信託業鬧“資産慌” 行業拐點來了!

  • 發佈時間:2015-11-20 07: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分析人士稱,證券信託業務急劇縮減、傘形信託被徹底清理,是造成信託業整體資産下滑的主要因素

  ■本報記者 李亦欣

  一股寒流襲向北京,氣溫直降,寒冬已經到來。信託公司似乎也要掖緊衣領,準備過冬了。

  信託業協會日前公佈的2015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末,信託業資産規模為15.62萬億元,較二季度減少了0.25萬億元,環比下降1.58%。這是自2010年以來信託資産首次出現環比負增長。

  信託業鬧“資産慌”

  宏觀經濟不景氣,實體經濟不斷下滑,信託公司也要面對“資産慌”。西部一家信託公司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説:“業績提成有多高也沒有用,因為根本找不到項目,正在鬧資産慌。”

  對於資産首次出現環比負增長,業內人士似乎並不驚訝。上述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證券信託業務急劇縮減、傘形信託的徹底清理,當然會造成信託業整體資産的下滑,而且這是主要的因素。單就他所就職的公司來看,這一點原因影響是比較大的。

  第三季度末,證券投資信託規模為2.67萬億元,相比第二季度末的3.02萬億元,環比減少11.59%。其中,股票類佔比6.27%,較第二季度末大幅回落約3.3個百分點。

  經濟下行所帶來的壓力,銀行業、券商業都有所反映,銀行業的業務都很難保證,那信託業自然無法獨善其身。上述內部人士表示。而且,信託公司曾經的“三駕馬車”的業務模式悄然改變,信託公司在沒有找到新的資産方向之前,資産規模自然會産生下滑。

  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分析稱,一方面在於信託公司傳統業務模式正遭遇其他金融子行業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尤其是金融同業機構發行的資管産品搶佔了信託公司的業務份額;另一方面緣于新增業務規模增速下降,信託業務規模短期內缺乏新的增長點。

  深度調整後前景可期

  面對行業拐點,信託公司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各信託公司都在進行回歸信託本源、順應轉型趨勢、積極進行業務創新、尋求新的發展動力的探索。只是創新轉型看上去並不是一帆風順。網際網路信託、家族信託、消費信託、藝術品信託、公益信託、PPP項目、海外資産配置等層面的業務和産品創新為信託業的轉型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然而,這些創新並沒有形成固定的業務模式。

  上述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信託公司創新,比如公益信託和消費信託 ,真正成型的一點也不多。不是創新本身的問題,而是涉及到相關很多方面。例如公益信託,要想更好的發展,更需要相關制度的配合。而消費信託若要迅速發展起來,最好是打通上下之間的産業鏈。

  雖然這些創新與轉型在短期內不太明顯,不過從三年到五年來看,這些做深度調整的信託公司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