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實現功能監管優化股市杠桿結構

  • 發佈時間:2015-11-20 07:00:14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提到,要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在金融業進入混業經營的背景下,金融監管應堅持分業監管,還是應合併“三會”?11月19日,在《財經年會2016:預測與戰略》上,多位經濟學家圍繞金融監管框架進行暢談。

  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指出,年中的股市調整反映了資本市場基本制度的缺陷和監管制度的缺陷。涉及資本市場的交易行為不能實行統一監管,既不利於對市場風險的監測,處置風險時也難以有恰當的方法。

  專家認為,改善當前監管體制首先需要轉變觀念,統一對金融産品的認識,要拓展證券範圍,修改《證券法》,將集合投資計劃份額和份額化的P2P納入證券範圍,由證監會實行統一的功能監管。要克服當前“一行三會”的地盤意識,真正實現功能監管,優化股市杠桿結構。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趙曉

  “股市風險已基本釋放”

  以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以及資本賬戶開放為代表的金融管制放鬆,在為市場注入活力的同時,也為中國金融業的監管帶來新的課題:影子銀行、場外配資、網路借貸等各種創新遊走于雙軌體制之下,期間不乏監管套利的盛行,年中的股市大跌便是印證之一。

  針對本次股市大跌,吳曉靈率領團隊做了專門研究。在《財經年會2016:預測與戰略》發表主旨演講時,吳曉靈表示,目前股市風險已基本釋放,逐步進入恢復調整期。

  在總結這次股市波動時,吳曉靈表示,本次股市波動是資金推動了牛市,也是資金導致了急跌。而深究其原因,中國當前處於經濟結構轉型的過渡期,這次波動反映了市場對轉型、改革過高預期與短期經濟表現未達預期的矛盾。

  “市場認為,在利用資本市場振興實體經濟這件事情上,政府是有意願的,逐步引導形成一種強烈的牛市一致性預期,但轉型和改革都會遇到不可避免的阻力,難以一蹴而就,再加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很容易造成高預期後的失落。”吳曉靈解釋。

  分業金融監管體系協調不足

  “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存在最大的結構性風險就是,一邊力推混業經營,一邊堅持分業監管不變。”19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巡視員、研究員魏加寧在年會上如此表示。

  而今年年中的A股大跌,正是暴露出分業金融監管體系的協調不足。吳曉靈指出,從制度上看,大跌反映了資本市場基本制度的缺陷和監管制度的缺陷。其中,杠桿交易的過度、無序以及監管不完善,放大了資金式的缺陷。

  “中國資本市場有政策市、資金市的特點,而這次又加上了杠桿運用,放大了資金市的風險。”吳曉靈説,涉及資本市場的交易行為不能實行統一監管,既不利於對市場風險的監測,處置風險時也難以有恰當的方法。

  中國社科院前副院長李揚指出,目前我國很多金融機構的混業已經大規模發生了,再加上網際網路金融的逐步發展,若在宏觀上保持分業的格局是不合適的,肯定會出現過度監管或監管真空,導致影子銀行的發展等。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提到,要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但並不是簡單地把‘一行三會’合併這麼簡單。”談及當前金融監管體制的變革,吳曉靈在財經年會上表示。

  建議將P2P納入證券範圍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金融系主任宋敏指出,在混業經營的背景下實行分業監管,就需要各個機構加強協調,特別是實現資訊共用,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目前監管體系下,證監會、銀監會和保監會,本身的功能可能都沒有發揮,中間有一些協調問題,這其中存在頂層設計的問題。

  但在魏加寧看來,目前金融行業混業經營是大趨勢,“三會”即便不能合併,至少也需要在決策機制上統一協調。他建議能不能成立一個監管委員會。

  “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作為執行機構,確定牽頭機構,央行等部門都可以作為委員參加,同時納入行業協會和專家學者等業內代表,內部保持交叉任職的方式。”魏加寧進一步強調,所謂委員會並非一個實體機構,而是一種決策機制,這正是我們所缺乏的。

  吳曉靈則認為,銀行、證券、保險和信託各自的功能不同,根據它們各自的特定來進行分別監管是有必要的。改善當前監管體制首先需要轉變觀念,統一對金融産品的認識。要克服當前“一行三會”的地盤意識,真正實現功能監管。

  吳曉靈建議,首先要拓展證券範圍,修改《證券法》,將集合投資計劃份額和份額化的P2P納入證券範圍,由證監會實行統一的功能監管;還要加強證券公司的監管,優化股市杠桿結構。另外,應確立央行在金融業中的主導地位,並加強對金融基礎設施的監管和組織實施金融業綜合監管。

  ■相關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

  加大經濟結構性改革

  近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財經年會2016:預測與戰略》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也面臨諸多矛盾風險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挑戰,因此要推進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

  在楊偉民看來,過去我國主要是面向低收入群體為主的供給體系,沒有及時跟上國內中等收入群體迅速擴大而變化了的消費結構;過去供給體系能適應排浪式消費,但滿足多樣化、個性化消費的能力相對比較差,有些消費流向了國外。

  為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提出了5+4+3行動方案。楊偉民指出,經濟結構性改革也是一項長期性的任務,在戰略上要堅持持久戰,持續的推進;在戰術上要打好殲滅戰,必須馬上行動起來。

  “五大政策是邏輯緊密的政策體系和框架、缺一不可,目的是為結構性改革創造透明的、可預期的政策環境。”楊偉民指出。

  行動方案中的“4”是指打好四個殲滅戰,包括化解過剩産能、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化解房地産庫存、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楊偉民解釋,化解房地産庫存不僅是為了當期的經濟增長,更重要為了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促進農民工在城鎮定居落戶,有利於提高勞動力資源配置的效率。

  方案中的“3”是三大原則,即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産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當前尤其要調動企業家、創新人才、各級幹部三個群體的積極性。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趙曉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