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提升監管效率 護航金融安全

  • 發佈時間:2015-11-20 05:52:1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影子銀行、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P2P平臺頻繁“跑路”……這些熱點問題無不凸顯出金融監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持續提升金融監管有效性,關係到銀行業改革發展和國民經濟平穩健康增長。

  “十二五”時期,我國金融監管的專業性、有效性和前瞻性顯著提高。

  首先,我國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工具箱”。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為了增強銀行業應對經濟週期性波動和結構性調整的能力,我國開始探索運用逆週期資本、動態撥備、貸款價值比率等逆週期監管工具。如今“工具箱”裏已包括流動性比率、撥備覆蓋率等工具。

  其次,從宏觀到微觀構築起風險防控的有效屏障。一方面,監管部門持續關注和分析宏觀經濟、重點行業及金融市場等對銀行業的影響,並從“抓龍頭”著手,督促大型商業銀行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經營管理水準;另一方面,各個擊破風險點。比如,為規範影子銀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完善銀行理財和同業業務管理體系,嚴禁開展理財資金池業務等。

  第三是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並初顯成效。截至2015年9月末,銀監會已與63個國家和地區的金融監管當局簽署了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或合作協議。此外,銀監會作為金融穩定理事會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成員,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改革議程設置、標準制定和實施評估,另一方面努力提升中國話語權,維護我國銀行業核心利益,並借鑒國際金融監管改革最新成果,用於完善我國銀行業審慎監管制度框架。

  這些積極的探索和實踐,為維護我國金融市場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金融創新不斷發展,未來金融監管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因而,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和“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均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現有金融監管體制的要求。其中提出,要加強統籌協調,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從鼓勵金融創新角度來講,監管應當進行調整。”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説。據了解,目前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部門已在加強銀行卡業務監管、加強商業銀行流動性監管等方面積極進行協調。

  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以來,各國都高度關注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是,新技術、新制度等的變化,都對以支付清算體系為核心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造成衝擊,對進一步提升金融監管能力形成挑戰。因此,“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要健全符合國際標準的監管規則,建立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專家分析,這既包括構建集中統一的貨幣支付清算和金融産品登記、託管、清算和結算系統,也包括建設統一共用的金融綜合統計體系與中央金融監管大數據平臺,以實現各監管機構充分及時的資訊交換。

  建立國家金融安全機制,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也成為未來5年金融監管的重中之重。比如,通過完善存款保險制度、建立風險識別與預警機制等,以可控方式和節奏主動釋放風險,有助於全面提高財政和金融風險防控和危機應對能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