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構建新型政商關係是當代中國的一道思考題

  • 發佈時間:2015-11-18 09:30:3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自從黨中央霹靂手段反腐以來,商人牽出官員、官員吐出商人的案例數不勝數,“政商關係”由此也頓然成為一個輿論“熱詞”。特別在民營企業家群體裏,熱烈討論時,許多人對政商關係的理解,還下過獨具見解的不同定義,譬如“只談戀愛不結婚”“親近政府,遠離政治”等等。其中,借喻固然精妙,但也反映出時下中國,民營企業家對於如何處理好政商關係,確實存在諸多不可言的苦惱。

  政商之間的關係,若建立在權錢交易、彼此互惠的基礎上,那是斷然不可取的,無論過程何等“輝煌”,其結局總無外乎“看他起高樓,看他宴賓客,看他樓塌了”。特別近年來,看到那麼多官員和商人的垮臺,大家對此應該都有深刻共識。但是,商界人士如果從消極方面吸取教訓,一反其道,與政界人士絕不保持任何關係的話,説老實話,那也是不現實、不可取的。因為無論是商道還是政道,都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職業,彼此雞犬之聲相聞,怎麼可能老死不相往來呢?因此,問題的關鍵還是要解答好一道“當代中國的思考題”:政商之間到底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算是正常的、健康的、有益的交往?

  經常聽到一種議論:西方的政商關係很簡單,為什麼中國的政商關係會這麼複雜?公平地説,官商暗中勾結,其實也是一種世界性的腐敗行為,西方也有。只不過大體而論,西方的政商關係相比東方來説,算是簡單得多,也清明得多。個中原因很多。首先,中西方商道誕生時彼此所處的生長環境就不同:古羅馬時代的商道就有商業文明的基礎,並不全然依附於政界運作,商家憑藉一己聰慧加勤勞足矣;而中國古代商道則相反,一直是亦官亦商、官商不分。特別是明清兩代,一方面嚴諭官員經商,一方面對商家又嚴加管束。由於官員“牧民”的權力無孔不入,商家無不附官以牟利,致使政商之間的關係更是扭曲。官員的致富老譜,總是招攬商家為心腹,視商家為撈金的“白手套”。而商家要發財,則視攀附權貴為“終南捷徑”。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清末“商界頭馬”的胡雪岩和盛宣懷,一個投靠左宗棠,一個攀附李鴻章,世人皆曰“紅頂商人”,就是形容他倆都是以商入仕,繼之仕而暴富的角色。

  直到今天,雖然中國的經濟社會環境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由於遠沒有建立起政治文明和商業文明的完整價值觀鏈,歷史的遺傳因子仍在作怪。譬如政府權力仍然過大,政企不分的慣性運作,常常容易導致政商邊際模糊。本該交給市場的東西把控在政府手中,自然就會衍生巨大的尋租黑洞。有些急於巧取豪奪的商家,也心存邪念,鑽縫入隙,與黨內腐敗分子相勾結,主動入懷,投其所好,大發不法之財。一言之蔽之,利益相連的政商關係就是:你把我當成“搖錢樹”,我就把你當成“黑後臺”,彼此間的關係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墮落。中紀委查辦案件時,之所以屢屢“挖出蘿蔔帶出泥”,相關的政商人物一揪一大串,就是這個原因。

  現實生活中的政商關係雖然被人詬病多多,但是要理順也不是“蜀道難,難如上青天”的事情。在筆者看來,凡事要抓“牛鼻子”。理順政商關係的“牛鼻子”,無非是兩大要務:一是要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各級政府要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運作體制,要有力度的簡政放權,科學厘清政府有所作為的邊際,要以一視同仁的服務為主旨,為政廉潔,透明施政,而不是大包大攬,把本該由市場調節的事情全部攥在手中,這樣就能從根本上消滅官員的尋租空間;二是要教育和引導廣大商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們把精力放在“向創新要財富,向管理要效率”,而不是把目光停留在“跟人、附勢”上。古人説: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就是取財、要憑真本事,心地光明磊落,晚上睡覺才能安生踏實。

  作為民營企業家來説,要對“如何處理政商關係”的這道“當代中國思考題”給出正確答案,最重要的前提是“明乎大勢”。何謂“大勢”?推進改革的大局就是“大勢”。任何有利於改革的事情都要盡心盡力去做,任何有害於改革的行為都是不明智之舉。只有改革大潮澎湃不止,民營企業才能奮進無涯。

  改革途中的商道之路上,當然有許多誘惑,越是致命的誘惑,越是有損於改革。自覺抵禦誘惑的定力來自何方?我認為,只能來自一種發自內心的認識。

  筆者常以“為人當以貪、嗔、癡為戒”來自律:貪為障,有障則不明;嗔為怨,有怨則不智;癡為迷,有迷則不慧。世稱此為“三毒”,立身處世當以滅這心底“三毒”為要。筆者經常捫心自問:自己之所以能攀登上一個他人難以企及、甚至連自己以前都無法想像的事業高峰,平心而論,全部得益於改革開放創造的歷史機遇。如果沒有黨中央在經濟領域的勇敢探索,哪有我們民營企業家的成就。我們個人的命運起伏,實際上一直與黨運的起伏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因此,任何有損於、有害於改革大局的事情,即便利益誘惑如蓮花,也是不能去做的。

  身列商家,自然要多交朋友。無論同道中人還是政界人士,彼此相交都要講原則。筆者常用兩句話來自勉:一是要以正直的君子之范立身,二是要以熱情的朋友之心待人。特別在私人朋友圈中,要以做好“三友”為準則:一曰“諍友”,善則同行,偏則相勸,言直為諍;二曰“畏友”,為人處事要有正能量,“友道”貴在道義相砥、過失相規;三曰“益友”,這一點特別重要,因為民營企業家的社交圈裏,不可能沒有各個層次的領導。政商人物的彼此交往價值,最重要須牢記《論語》上的話:“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意思就是在朋友間,為公須求直、為私要多諒,彼此以分享廣聞博識為樂,絕不能蠅營狗茍,違法亂紀,害人害己。

  筆者認為,要構建新型的政商關係,當把這“三友”的價值觀處於置頂地位。只要真心踐行,不僅大可不必視政商關係為畏途,也不必愁彼此間不可交、不可深交!

  是為一己管見,求教于方家。

  (作者係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奧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