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玉米滯銷農民著急

  • 發佈時間:2015-11-18 07:31:2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楊丹丹

  “這麼漂亮的玉米咋沒人收了呢?”記者深入黃淮北平原農村採訪,見到不少農民對著滿地滿屋的玉米愁容滿面,無計可施。“今年玉米價格太低了,現在只能賣到六七角錢一斤。”安徽宿州符離集鎮梅庵村農民牛洪勳説,他家有13畝地,每畝收了1300多斤玉米。但由於價格較低,且無人到府來收,他只好把玉米曬乾囤起來,看看等到春節能否漲回來。

  一方面是玉米大量豐收,一方面是收購價格一路下跌。牛洪勳説,今年農資普遍漲價,種一季玉米的投入比往年同期要增加200多元,農民本指望多賣些錢“對衝”農資漲價,哪知玉米持續滯銷,價格一跌再跌。

  “少數趕在10月10日之前賣給糧食經紀人的,每公斤曬乾的達標玉米大約賣到1.65元,10月10日之後,每公斤優質玉米連1.4元也難賣到,而且越往後越沒人要。然而,往年這樣的玉米每公斤少説也要賣到2.32元。”宿州市埇橋區曹村鎮張莊村農民姚遠説,由於玉米價格一路下跌,越下跌越沒有人來收玉米。不僅國有糧站、農産品加工企業不收,養殖廠、飼料廠也不收,全靠糧食經紀人收購向外銷售。然而,面對低迷的市場,糧食經紀人隨意壓級壓價,多年未見的“賣糧難”等現象再次出現。

  比起散戶農民,種植大戶更加焦急萬分。雖然已經在收割的田裏種上了小麥,但裝滿倉庫的玉米至今還沒能如願出手。宿州埇橋區淮河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清武心裏很著急。他告訴記者,今年他流轉土地2000多畝,收穫360多萬公斤玉米,10月10日前以每公斤1.65元的價格賣了一小部分給糧食經紀人,目前還有350萬公斤玉米存在倉庫中。

  然而,玉米一天天掉價,讓他憂心如焚。“按照成本測算,今年玉米每公斤低於2元出售我就得虧本,如果現在低價出手,100多萬元要打水漂了。”李清武説,他和周邊一些種糧大戶會商,為避免損失,決定暫時不賣,希望後市能出現好轉。不過,他們表示,這樣做風險很大,一旦等不來行情好轉,虧損將會更大。但事已至此,現在只能“賭一把”了。

  玉米為何出現賣難?記者在宿州市了解到,與夏季普遍托市收購不同,在玉米收購方面,全國只有東北地區有托市收購,今年秋季,宿州國有糧站不收購農民的玉米。過去,農民玉米銷售主渠道是豐原化工、安特酒業等農産品深加工企業,然而,今年由於經濟不景氣,這些企業要麼不開工,要麼大大壓縮收購量。許多養殖企業和養殖戶也縮小了養殖規模。更為嚴峻的是來自進口玉米的衝擊。宿州市一家酒業公司的負責人透露,今年進口玉米的靠岸價每公斤不到1.2元,而且這些玉米生長週期長,品質優於本省農民自産的玉米,以往主要消化本地玉米的農産品加工企業、大型飼料廠更願意採購這類價廉物美的進口玉米。

  如今的農村,多數農民家裏都不具備儲存和晾曬條件,玉米收穫之後須儘快出售。很多人一忙完農活還要外出打工,不能耽擱時間。種植大戶更是急需資金兌現,投入下一季的農業生産,如果滯銷壓力超過他們的承受力,容易引發土地流轉違約率的大幅提升,直接受損的將是流轉土地的農民。在採訪中,農民們紛紛渴望政府部門儘快出臺相應對策,也希望媒體能呼籲糧食收購企業和農産品加工企業前來收購,幫助農民渡過難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