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面推進農藥“零增長”行動

  • 發佈時間:2015-11-18 07:31:4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我國糧食生産在高起點、高基數上再獲豐收,這一成績來之不易,得益於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得益於各級農業部門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不斷創新工作方式,也是全國植保系統和億萬農民攻堅克難、抗災減災奪豐收的結果。

  2015年,植保工作緊緊圍繞農業部《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按照方案提出的農藥減量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目標任務等,圍繞重大病蟲草鼠害的有效防控,全面推進農藥安全使用和農藥減量使用工作,提升農藥和藥械應用技術水準,為保障糧食豐收、農産品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制定技術措施行動初見成效

  為全面推進農藥“零增長”行動,全國農技中心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以下具體的技術措施。

  做好病蟲害監測預警,掌握最佳防治時期。通過加快新型自動監測儀器設備的推廣應用,健全監測體系,構建國家、省、市(縣)三級體系架構的監測預警數字化平臺,實現病蟲預報的多元化、可視化發佈。

  推廣綠色防控技術,降低化學農藥用量。以綠色防控技術體系的整合創新,抓好綠色防控示範區建設;加強多層次的綠色防控技術培訓以及綠色防控産業化推廣,逐步提高綠色防控技術的覆蓋率。

  推廣農藥施用技術,實現科學安全用藥。篩選和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實施農藥減量控害試驗示範,開展病蟲抗藥性監測與治理,開展安全科學用藥技術宣傳培訓與指導,全面推進統防統治深入發展。

  推廣新型植保機械,提高農藥利用率。試驗示範推廣新型高效植保機械,全面開展農藥利用率測試,示範應用作物全程解決方案。

  全國農技中心提出了分階段實施的目標:

  第一階段目標(2015~2016年):建立一批重大病蟲害監測站點和實用技術試驗示範區,完善各項技術措施,為全面推廣應用打基礎。實現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24%,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33%,農藥利用率達36%,農藥使用量增長率控制在1%以內。

  第二階段目標(2017~2018年):完善重大病蟲害監測體系,整合病蟲害綠色防控、農藥減量控害和作物全程解決方案三大技術模式。實現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27%,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36%,農藥利用率達38%,農藥使用量不增加。

  第三階段目標(2019~2020年):全面推廣應用病蟲害綠色防控、農藥減量控害、作物全程解決方案三大技術模式。實現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30%,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0%,農藥利用率達40%,農藥使用量減少1%以上。

  按照三個階段分佈實施的目標,2015年,全國農技中心組織了一些重大行動,取得了初步成效。

  建立218個農企對接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基地;在江蘇、陜西等7省區建立7個萬畝減量控制基地,實施效果明顯。水稻病蟲害農藥減量控害示範區,較常規用藥區減少施藥次數1~2次,減少用藥量10%以上,稻穀畝增産5%以上;小麥病蟲害農藥減量控害示範區,較常規用藥區減少用藥量20%以上,畝增産6%以上,畝增效益100元;蘋果病蟲害農藥減量控害示範區全生育期累計用藥7次,共用藥18個品種,較常規用藥區減少8個品種,畝均用藥量較常規用藥區減少24.35%,無機、生物農藥使用比例較去年增長34.9%。

  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

  繼續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百千萬行動”。調整病蟲害防治資金的使用主體,以專業化防治組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補助對象,申請國家財政資金5.5億元用於應急防治和統防統治補貼,推動了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向縱深快速發展。

  2015年,全國專業化防治組織增加5364個,達11.2萬個,從業人員增加18萬人,達183萬人。擁有大中型植保機械196萬台(套),日作業能力達到8345萬畝。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面積達到6.82億畝,實施面積13.90億畝次。

  在全國100個專業化統防統治示範縣和100個綠色防控示範區,建立218個示範基地,示範引路,逐步推廣。探索病蟲防控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新模式,提高保障農業生産、農産品品質、生態環境安全能力。

  組織召開了專業化統防統治推進會,全面推進農企合作共建農作物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示範基地建設,以逐步實現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

  在全國選擇防治組織服務能力較強的22個縣,每縣補助專項經費,對農民進行專業化統防統治宣傳培訓工作。由當地縣植保站負責帶領防治組織一起,共同開展對農民的宣傳引導,通過廣泛的培訓,擴大防治組織的服務規模,積極引導專業化統防統治工作的整村推進。

  提升安全科學用藥技術水準

  通過開展抗性監測,組建了全國農業有害生物抗藥性監測網,併發布抗藥性監測公報,指導各地科學開展化學防治。建立抗性治理示範區,舉辦抗藥性監測技術培訓班,加大安全科學用藥培訓力度,提升了安全科學用藥技術水準。在10個省100個縣舉辦了安全科學用藥培訓班1086場,培訓農民3.47萬人,發送《安全科學使用農藥挂圖》48960份、《安全科學使用農藥培訓手冊》10660份、安全施藥防護39450件、防護面罩41750個、《農藥安全科學使用技術》DVD光碟3000張。

  擴大新型藥劑試驗示範的範圍。2015年,全國農技中心在29個省(市、區)安排61種新型農藥試驗示範,共建立試驗示範區263個。通過試驗示範發現,一些新農藥品種用量與老品種相比可減少20%~60%。

  通過組裝和推廣成熟的病蟲害防控技術,優化藥劑使用方法。綜合利用各種非化學防治手段,大力推廣生物農藥和高效的環境友好型農藥,形成作物全生育期減量控害技術規程。

  據初步統計,水稻病蟲害農藥減量控害示範區較常規用藥區減少施藥次數1~2次,減少用藥量10%以上,稻穀畝增産5%以上;小麥病蟲害農藥減量控害示範區較常規用藥區減少用藥量20%以上,畝增産6%以上,畝增效益100元;蘋果病蟲害農藥減量控害示範區全生育期累計用藥7次,共用藥18個品種,較常規用藥區減少8個品種,畝均用藥量較常規用藥區減少24.35%,無機、生物農藥使用比例較去年增長34.9%。

  加快新型植保機械推廣應用步伐

  組織開展新型植保機械試驗示範。在16個省區開展新型植保機械試驗示範,主要機型包括三禾永佳自走式水旱兩用噴桿噴霧機、安陽全豐無人植保機、北京豐茂植保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等,共建立試驗示範區36個。據調查,示範區平均減少農藥用量20%左右,為今後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一批數據。

  組織開展植保機械使用與維修技術培訓。為認真落實農業部農藥“零增長”行動,全面推進植保機械更新換代,逐步降低農藥使用量,提高農藥利用率,組織協調有關植保機械企業,開展植保機械使用與維修技術培訓活動,目前20個省(市、區)已組織培訓300多期,培訓機手1.5萬人次。

  舉辦新型植保機械觀摩展示與使用技術培訓班。現場共展示不同類型的水稻田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玉米田自走式高稈作物噴桿噴霧機、低空低量無人機、大型風送式彌霧機以及有人駕駛直升機等新型植保機械的作業演示。通過培訓,對推動我國植保機械更新換代,提高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能力,促進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

  穩步推進農田雜草和鼠害治理

  近年來,我國農田雜草抗藥性問題突出,防除難度增大,導致除草劑用藥增加,農作物藥害時有發生。

  2015年,為做好稻田雜草防除工作,全國農技中心組織有關專家開展了長江中下游稻區雜草抗藥性情況考察,提出稻區雜草抗藥性治理對策與建議;在山東、河北等6省(區)50個縣的150個鄉鎮組織開展小麥田抗藥性雜草調查,並在20個縣開展小麥田雜草抗藥性治理示範。

  為交流農田雜草抗藥性治理技術和研究進展、研討防控對策,全國農技中心與中國植物保護學會雜草學分會、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於今年6月在湖南省長沙市聯合召開了全國農田雜草抗藥性治理技術研討會,為科學防除雜草提供解決方案。

  在稻田稗草等抗藥性雜草發生重的江西、安徽、江蘇、湖南等省開展防除技術試驗示範,建立抗藥性雜草防控示範區8個。

  在吉林省、黑龍江等12個省(區)實施雜草抗藥性監測與治理項目。通過除草劑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與推廣,開展雜草抗藥性治理,解決抗藥性草害防治難題。

  2015年,全國農田鼠害總體呈中等偏重發生趨勢,農區鼠害進入十年一次的種群密度高發期,部分地區已經對農作物造成了嚴重危害,海南、廣東、山西、黑龍江、吉林、青海等多省份部分地區出現了鼠害嚴重發生危害的情況。

  據初步統計,2015年全國農田鼠害發生4.32億畝次,農戶發生1.26億戶次,全國農田鼠害防治面積達2.86億畝次,防治農戶1.01億戶。

  為控制鼠害,全國農技中心積極組織實施鼠害科學防控,進行不育劑控制鼠害試驗。及時發佈農區鼠情預報和防控方案,建立農區鼠害防控示範區,舉辦農區鼠害培訓班,集中展示“五統一”滅鼠技術模式、毒餌站滅鼠技術、物理生物滅鼠技術和TBS綠色防控技術,加強農田鼠害防治新技術、新産品的開發應用。

  根據農業部的統一部署,全國農技中心組織開展了全國範圍的農區鼠害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2015年,全國共投放殺鼠劑毒餌3.7萬噸,實際挽回田間糧食損失59.33億公斤,挽回農戶儲糧損失38.21億公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