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態養蟹的新探索

  • 發佈時間:2015-11-17 10:31:5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菊黃蟹肥秋正濃,一年一度螃蟹上市之際,很多消費者都在懷疑:在水質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如何能夠保證養殖的大閘蟹像以前一樣不受到污染?帶著疑問,《經濟日報》記者日前來到上海松江區“三泖黃浦江大閘蟹”養殖基地,現場參觀了綠色生態螃蟹養殖的“松江模式”。如今,有著綠色、生態之名的“三泖蟹”年年供不應求,遠銷日本、新加坡、南韓等海外市場。

  記者在松江三泖蟹養殖基地看到,大閘蟹霸道橫行,鉗力十足,爬行迅速。上海海洋大學螃蟹養殖專家王成輝告訴記者,松江三泖蟹的成功來自於綠色環保的生態養殖技術,即“稀放蟹種、池塘種草、底部增氧、顆粒飼料和鮮活餌料相結合,全程不用魚藥”的河蟹生態養殖“松江模式”。

  王成輝説,“松江模式”力圖建立螃蟹養殖的“倣野生生態環境”,從種源選育、放養密度到水環境技術、人工濕地和標準化魚塘建設等進行了一系列創新探索。比如,針對松江當地淡水水質和不同季節,蟹塘裏的水草也經過園藝設計,密疏稀補,在蟹塘底部,一層毛茸茸的綠毯猶如足球場般,伊樂藻、苦草、輪葉黑藻等多類型水草錯落在水底、水中和水面,形成了立體環境,有效改善水質的同時,為河蟹生長創造了好的棲息條件;引入黃浦江上游水源地保護區優質水源,水質經過二次生物凈化進入塘內,採用凈排水分離。此外,蟹塘還模擬自然界的潮汐現象,按照時令,立體式增氧,運用水車式增氧機、迴圈水增氧設備等相互配合,蟹塘水實現了微迴圈。

  松江模式還將公母螃蟹按密度、比例搭配,每畝僅養殖550至600隻左右,每只蟹活動空間可達1個多平方米,足夠氧氣和養分讓大閘蟹運動自如;在餌料投放上,在大閘蟹的生長前期只以新鮮的螺螄為食,成蟹後,還加入冰鮮小海魚,並輔以玉米做“粗糧”。

  最重要的是種源選育,在上海海洋大學和上海市水産研究所的聯合選育下,選用經過12年育種而成的第五代河蟹良種——江海21,種質純正,恢復了20年前長江係大閘蟹具有的腿長、額齒尖的優良特徵。

  據了解,今年氣溫偏低,不少臨湖區域降水量大,淡水湖泊水位過高,致使大閘蟹養殖數量減少,因而市場價格普漲。而在“三泖牌”大閘蟹1182畝養殖基地內,由於嚴格按照綠色生態的“松江模式”養殖,今年預計總産量約10萬公斤,比去年提高了2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