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原農牧區普惠金融之路怎麼走?

  • 發佈時間:2015-11-15 06:20:2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閱讀提示

  説起青海,人們常用“資源富省、戰略要省、人口小省、經濟弱省”來概括,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省份,發展普惠金融是經濟問題也是民生問題。

  然而,金融服務上高原並非易事。在青海7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不足8人,尤其是牧區民眾居住分散,農牧産品的交易時間、地點流動性大,集中連片特困區仍然存在。這些現實狀況使得信貸入戶、信用建檔、網點選址等一系列“常規議題”變成了“特殊問題”,更加呼喚“服水土”的金融扶貧路徑。那麼,偏遠地區信貸如何進村入戶?農牧區信用體系怎麼建立?銀行網點如何搬上草原?金融扶貧如何“輸血”又“造血”?近日本報記者赴青海省多地農牧區開展調研,尋找問題答案。

  偏遠地區信貸如何進村入戶

  一如每個工作日的早晨,李文華準時走入張家灘村“兩委”辦公樓,村委會主任助理只是她的挂職身份,她還有另一個身份——青海大通農商行客戶經理,與她同來挂職的還有該行寶庫支行行長李錄元。而張家灘村黨支部書記陳國勝也有另一個新身份——大通農商行寶庫支行副行長。

  村“兩委”為何會與當地銀行的支行人員交叉挂職?這要從“雙基聯動”合作貸款試點模式説起。

  在青海偏遠農牧地區,信貸進村入戶長期面臨“缺信心”“缺資訊”“缺信用”三大難題,另外還有服務半徑長、成本高的難點。“張家灘村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289個行政村中的一個,下轄4個自然村的189戶756人,除張家灘村,我還同時負責3個行政村。”李文華説,銀行基層人員少,客觀上難以了解全部農牧戶的生産經營狀況,資訊存在不對稱問題,由於農牧民靠天吃飯,造成貸款風險較高,再加上農牧區信用體系建設滯後,信用評定機制較薄弱,信貸進村入戶存在一定困難。

  難題如何破解?青海銀監局在實踐中發現,基層黨組織在資訊、資源和組織上有天然優勢,了解村民實際需求和生産經營狀況,若將這些優勢與基層銀行的資金、技術、管理優勢結合起來,形成兩個基層聯動,對於解決“三缺難題”或許會有所助益。

  於是在今年4月,結合青海省委關於基層建設的相關政策,在相關主管部門的支援下,青海銀監局在轄內開展了“雙基聯動”合作貸款試點,讓基層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農區、牧區、社區”基層黨組織合作,建立雙基聯動信貸工作室,村“兩委”與銀行人員雙向挂職,共同完成對農牧戶和城鎮居民的信用評級、貸款發放、貸後管理等工作。

  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參與試點的銀行機構已覆蓋鄉鎮網點50個,共建立村級信貸工作室57個,基層黨組織和基層銀行挂職幹部達180余人,發放“雙基聯動”合作貸款1872筆,金額達14983.86萬元。

  “現在村民有資金需求可以第一時間找村黨支部書記,他會把村民推薦給銀行。”張家灘村村民祁成財説,種植雲杉是村子裏的主導産業,自己目前已種植雲杉1516畝,今年6月的10萬元貸款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資金用於購買、培育雲杉木苗,同時做一些小的工程項目。

  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村“兩委”上報的所有貸款申請銀行都會通過,在評級授信、風險管理過程中,銀行始終保持獨立審批權,但村“兩委”的推薦讓銀行尋找信貸客戶、增加信貸投放“多了一條腿”。

  “此外,村‘兩委’還在評級授信、貸後風險管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大通農商行董事長王濤説,銀行在貸前調查環節,村“兩委”可對申請村民材料的真實性進行初審;在貸後管理環節,村“兩委”離村民最近,在風險預警、催收上更得力,如果村民到期還不上錢,村“兩委”對逾期原因更了解。若確實遇上一些不可抗力因素,銀行甚至可以考慮對貸款進行展期。

  農牧區信用體系怎麼建立

  信貸進村入戶只是“雙基聯動”的第一步,其長遠目的在於,與村“兩委”合作對農牧民進行信用評級,培育其信用意識,進而推進信用村、信用鎮建設,完善農村信用體系。

  業內人士介紹,評級、授信是銀行信貸業務的核心環節,對貸款人進行評級的意義在於判斷該筆貸款的預期損失率,在此基礎上銀行決定是否授信、授信額度、利率水準以及擔保方式,如採用信用貸款則需要抵質押擔保。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現代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石。”青海銀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我國農牧區的信用體系建設仍然滯後,信用基礎、信用評級評定機制、信用保障機制建設還很薄弱,對農牧區信貸投放造成制約。前幾年,青海個別地區甚至出現整村不講信用、不歸還銀行貸款的情況。

  “為此,‘雙基聯動’模式要求只有講信用的村才能納入試點,為了爭取試點資格,鄉政府、村‘兩委’下力氣動員大戶帶頭歸還貸款。”上述負責人説,共和縣倒淌河鎮甲乙村為爭取試點資格,村“兩委”做工作歸還貸款59萬元,農信社進而新增貸款投放305萬元,用於該村在青海湖邊發展旅遊配套服務。

  “更重要的是,農牧民通過貸款發家致富後嘗到了講信用的甜頭,更加主動還貸,銀行更有積極性注入信貸增量,盤活信貸存量,信用建設的良性迴圈也由此形成。”上述負責人説。

  今年38歲的多傑是共和縣倒淌河鎮甲乙村牧民,經評級成為信用戶,在優秀檔中屬於2A等級,信用貸款授信額度為2萬元。“信用評級分為三檔九等級,即優秀、良好、一般三檔,每檔中又分為三個等級,如優秀檔中的最高等級3A客戶,最高信用授信是3萬元,評級打分需要在95分以上。”共和農合行倒淌河支行客戶經理彭毛東主説,如果評分在55分以下,即一般檔中的C等級以下,就屬於非信用戶,不能給予信用授信。

  “如果一個村的信用戶比例達到80%以上,這個村就可以被評為信用村,整村貸款利率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下調10%。”甲乙村黨支部書記旦科加説,該村共512戶,489戶是信用戶,已被評為信用村。“如果某村民是信用戶,但其所在的村子不是信用村,其本人也無法享受利率下調優惠。”旦科加説,如果某村出現較高違約,銀行會降低該村的信用評級,在下年度整體降低其貸款額度,並上浮貸款利率。

  在此激勵機制下,村“兩委”對於建設信用村有了更高積極性,無形中為銀行的貸前調查、貸後管理助一臂之力。“資訊採集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基層黨組織人熟、地熟、情況熟,能夠及時提供農牧民信用信譽等軟資訊,為信用體系建設提供資訊保障。”青海銀監局海南銀監分局副局長黎琿説,接下來還將繼續推進農戶電子信用檔案建設,為農村信用資訊共用打下基礎,同時,繼續引導、推動農村金融機構開發農戶信用評價模型和評價方法體系,將農戶信用評價結果與農戶貸款審核、管理相結合,形成“農戶+徵信+信貸”業務模式,進而深入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建設工作。

  銀行網點如何搬上草原

  如果説貸款並非每個農牧民所必需,那麼存、取、匯等基礎金融服務則是每個人繞不開的。然而在青海,打通這“最後一公里”卻遭遇著種種常人意想不到的困難,怎樣做才能“服水土”,才能真正切入問題要害,正考驗著當地監管層以及金融機構的智慧。

  “最難打通的是廣大牧區的金融機構空白鄉鎮,這涉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問題,也涉及效率和公平的問題。”青海銀監局相關負責人説,青海地廣人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7.87人,人口平均密度僅為全國的5.6%,特別是在廣大牧區,牧民居住分散,每個村子間隔幾十公里,中間全部是無人區。此外,牧民冬季定居、夏季流動,農牧産品交易時間地點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那麼如果建立網點,在哪兒建?能夠輻射的面有多大?建成後使用率有多高?”上述負責人表示,對於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性金融機構來説,要履行社會責任,也要使商業可持續發展。

  “商業性金融解決的是效率問題,但也會導致金融服務面和供給不足;政策性金融解決的是公平問題,但也會導致激勵不足。普惠金融則應是‘中間地帶’,探索一種兼具商業金融基因和政策金融價值取向的創新模式。”這位負責人表示。

  青海銀監局探索的結果是,分為3個層次推進,各自採用不同路徑。首先,在州市、鄉鎮地區,引導大型銀行恢復、增設具有有效貸款功能的分支機構,實現州市、鄉鎮分支機構全覆蓋;其次,在行政村層面,布設電話銀行、惠農金融服務點;第三,針對地廣人稀的農牧區,用“流動式”服務“追著”牧民跑,其典型做法就是“流動金融服務車”。

  9月16日上午11時,晴空萬里,在海南州共和縣倒淌河鎮甲乙村,十幾名牧民已經在中國郵儲銀行的流動服務車窗口排起了長隊,車對面是郵儲銀行的PAD銀行移動展業平臺,51歲的牧民娘合才讓剛剛在展業平臺開了一張借記卡。“我女兒在外地,平時會打一部分錢過來,需要一個賬戶。”他説。

  記者觀察發現,這個PAD展業平臺相當於一個小型發卡機,娘合才讓將身份證放在PAD讀證區,客戶經理手中的攜帶型憑條列印設備接收到信號後即可列印交易憑條,併發放借記卡。此外,該設備還能完成小額貸款個人商務和小企業貸款的申請受理。

  與展業平臺相比,流動服務車就是一個“銀行櫃檯”。記者在郵儲銀行流動服務車上看到,車內有兩個銀行業務辦理臺席,配有電腦、印表機具、加密傳輸、供電等設備,並安裝了防彈玻璃、防盲窗、110聯動報警器、攝像頭等安全設備。車上共有5名工作人員,其中2名業務人員、2名保安、1名司機。

  “車長”張軍介紹,該車的數據處理、服務結算主要依託3G、4G網路,通過訪問該行的核心業務系統,隨時隨地辦理所有可以在櫃面辦理的業務,如查詢、轉賬、現金存取款、挂失、發卡、換卡、卡片激活、繳費、養老金髮放、農戶貸款發放等,部分新購置的服務車噸位更大,設備更齊全,在有授權經理同行的情況下可以辦理理財、電子銀行等業務。此外,為保證安全,該行通過GPS衛星定位系統及時回傳視頻的方式,實時掌握車輛運作情況。

  “流動車到每個點的頻率原則上一個月不少於一次,但當遇到賽馬會、廟會等牧民重大節日,或者遇到農牧補貼發放等金融需求量較大的情況,我們會靈活增加服務頻率。”張軍説,流動服務車希望把銀行網點開進草原、駛入大山。

  據了解,目前,中國郵儲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已在青海的牧區布放7台流動服務車,服務區域主要集中在6個藏族自治州,特別是青南牧區。“全省流動服務車的主要業務集中在各種代發,上半年累計代發社保類及轉移支付、補償款等項目資金共50萬筆,代發金額近8億元。”青海銀監局相關負責人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