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做一家有情有義的信用銀行

  • 發佈時間:2015-09-21 13:57:25  來源:東方網  作者:時磊  責任編輯:胡愛善

  網商銀行要以技術與數據為驅動,做一家服務最好、最有情有義的銀行。未來的幾年我們希望做成“小銀行、大生態”,各個金融機構能在這個生態圈服務更多的小微企業。

  2015年6月25日,螞蟻金服持股30%的浙江網商銀行正式開業。在開業儀式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深情回憶,説網商銀行圓了自己23年的夢想,這家銀行將無微不至、與眾不同,而且要“有情有義”。螞蟻金服CEO彭蕾則表示,網商銀行要做的是“小銀行、大生態”,網商銀行會把雲計算大數據的能力開放給金融機構,讓各方都能參與其中。

  首批五家民營銀行當中,網商銀行開業時間最晚,卻受到了外界最多的關注。如何做一家純粹的網際網路銀行?怎樣用創新的方式去幫助小微客戶?如何有效控制風險?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近日採訪了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

  做有情有義的純粹網際網路銀行

  本刊記者:今年6月網商銀行成立時,記者在現場看到了“無微不至”、“有情有義”、“我就是你”等宣傳口號。最近網商銀行發佈手機端宣傳片,又出現“為你,我開了一家銀行”的表述。那麼,網商銀行持有的是什麼樣的獨特經營理念和發展願景?

  俞勝法:網商銀行要以技術與數據為驅動,做一家服務最好、最有情有義的銀行。所以從籌建之初,網商銀行就將普惠金融作為自身的使命和發展願景,希望利用網際網路的技術、數據和渠道創新,來幫助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農村金融服務匱乏等問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網商銀行與客戶的關係,將由傳統的信貸關係、合同關係,轉變為朋友關係,了解朋友的需求,幫助朋友分擔困難。我們在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還要從小陪伴、幫助客戶成長。未來的幾年我們希望做成“小銀行、大生態”,各個金融機構能在這個生態圈服務更多的小微企業。

  我們的經營理念或者説經營模式能用三個詞概括:輕資産、平臺化、交易型。所謂輕資産,指不走依賴資本金、物理網點、人員擴張的傳統發展模式。所謂交易型,指不以做大資産規模,追求商業利潤為目標,更快地實現資金的迴圈流動。平臺化的思路,是指以風險管理能力、技術支撐能力、場景化的客戶服務能力為基礎,並將這些能力向同業金融機構開放並與其共用,進而更高效地實現金融服務需求與供給的高效匹配,形成開放式、生態化的平臺。

  本刊記者:網商銀行曾經提出希望做“網商首選的金融服務者”,那麼未來的客群將以電商客戶為主體嗎?網商銀行如何運用大數據技術,做好客戶的徵信系統建設?

  俞勝法:包括電商客戶在內的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和農村用戶,是網商銀行的三大目標客戶群體。其中電商客戶不僅僅是阿里巴巴平臺上的,也包括阿裏平臺外的。

  剛才説網商銀行要做一家有情有義的銀行,這裡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網商銀行的有情有義體現在提前洞察客戶的需求,幫助用戶分擔困難,陪伴用戶成長,這也是我們與其他傳統銀行的一個不同。第二層意思,同樣與傳統銀行不同,是運營信用。網商銀行不僅僅是一家經營貨幣的資金仲介,而且是一家運營信用的銀行。

  銀行貸款往往都需要抵押、質押或擔保,但是這些都不太適用於小微企業或個人創業者,因為他們往往缺乏擔保抵押物。網商銀行基於網路上的大數據建立了一套風控體系,利用數據去挖掘小微企業的信用,幫助用戶積累、創造和消費信用,最終讓信用等於財富。比如,我們根據平臺上積累的數據,可以掌握商戶的銷售狀況,判斷商戶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商戶在整個行業的排名,等等。我們在業務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去完善這套風控模型,據此來決定貸款與否,貸款多少。目前,我們所有融資業務都是基於客戶的信用,發放純信用貸款。

  做全生命週期服務的成長伴隨式銀行

  本刊記者:在提供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面,網商銀行提出重點打造現金管理和供應鏈金融兩大塊業務,您能具體介紹下創新模式嗎?

  俞勝法:小微企業是我們服務的重點對象之一。之前我們主要通過螞蟻小貸幫助他們解決融資需求,以後我們有能力提供給他們更多的金融服務,包括現金管理、供應鏈金融管理,等等。這也是我們申請銀行牌照的一個原因。因為我們只向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提供更多的綜合化的金融服務。比如小微企業也需要有現金管理,怎麼讓賬戶餘額增值?小微企業既有線上業務,又有線下業務,能不能做好現金流管理?小微企業的供應鏈是不是也需要我們的金融服務介入進去?因此,網商銀行會梳理小微客戶的需求,並以此為基礎開發産品,拓展我們的業務。通過向小微企業提供從融資到現金管理、供應鏈金融服務等一系列服務,在小微企業從創業萌芽到成長成熟的全過程中,為小微企業提供方方面面的産品和服務支援,提供全套的金融服務,伴隨小微企業客戶一路成長。

  當然,我們首先還是會延續螞蟻小貸的業務與産品。網商銀行當時的籌備方案裏面也提到了,網商銀行開業以後,會將螞蟻小貸的部分業務逐步轉到網商銀行來運作。

  本刊記者:據了解,此前螞蟻小貸是利用大數據做風控,在網上向小微企業發放無擔保抵押的信用貸款。純粹基於網路大數據的信用貸款可以説是網際網路金融的一種創新,之前並沒有傳統銀行做過。網商銀行的的信心底氣源自哪,如何做好風險控制?

  俞勝法:風險控制確實是一家銀行的核心能力。網商銀行將是一家數據化的銀行,依靠大數據來獲取客戶,做風險甄別。用網商銀行數據科學家們的話來説,就是依託大數據的分析來給用戶畫像,網商銀行可能比用戶自己更了解用戶。你何時需要貸款,是否有能力償還貸款,網商銀行根據積累的大數據和建立的風險模型,可以實時甚至提前做出判斷。網商銀行的這些能力其實是繼承自螞蟻小貸。螞蟻小貸在過去的5年時間裏,完全依靠大數據來做風險甄別,已經累計為170多萬家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業者解決了融資需求,累計發放貸款超過4500億元,並且一直把不良率很好地控制在1.5%以下。

  另外,我們還有芝麻信用,跟網商銀行一樣同屬於螞蟻金服旗下。芝麻信用能夠從你的身份特徵、信用歷史、人脈關係、行為偏好、履約能力等方面為你全景畫像,這個人是一個立體的人。芝麻信用可以運用到很多方面,有利於我們去判斷這個人的信用情況,幫助我們做好風險控制。

  農村市場是網際網路金融下一個爆發點

  本刊記者:有人説,民營銀行也好,網際網路金融也好,是在搶傳統銀行的奶酪。但網商銀行成立以來卻提出了與銀行同業廣泛合作的經營理念。能不能談談您的理解?

  俞勝法:網商銀行的運營模式是數據化、平臺化、技術驅動,要走的是“小銀行、大生態”的路子。既然是平臺化、大生態,就必然要與外界合作,包括同業。目前網商銀行已經與多家銀行有過接觸,有一些具體的合作已經開始了,有一些合作方案還在走內部的審批流程。目前我們正在跟多家銀行接觸,來推動我們平臺化的策略。我們會在大數據、雲計算、風險控制能力等各方面與其他銀行展開闔作,我們希望跟廣大銀行同業攜手,一起為更多的小微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本刊記者:應該説,網際網路金融已經創造了很多奇跡,接下來,網際網路銀行還會創造哪些奇跡?下一個爆發點在哪?

  俞勝法:我們螞蟻金服做網際網路金融是希望給大家帶去“小確幸”,就是微小而確實的幸福,所以談不上所謂的奇跡,我們現在做的很多事情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如果要説網商銀行下一個爆發點在哪,我更願意談談下一步大家做網際網路金融都很看重的一塊市場,就是農村市場。農村金融市場是網商銀行今後非常重要的戰略重點。大家都知道,現在的農村金融服務還是非常缺乏,還有很多不到位或覆蓋不了的區域。作為一家新型網際網路銀行,農村市場怎麼做,確實對我們是個挑戰,但也是網商銀行下一步要抓緊去探索實踐的市場。

  目前我們對農村的數據積累,尤其對農民日常生活、消費交易的數據積累還是缺乏的。網商銀行做農村金融有兩方面設想,第一,我們還是希望跟其他的金融機構一起來做;第二,會與農業生産資料的供應商等進行合作。現在農村的很多農業生産資料的銷售商、供應商等已經積累了非常多的服務“三農”的經驗,在收集關於農民、農戶以及農業生産合作社等的數據方面,我們下一步也會與這些農業生産資料的供應商等進行合作,利用他們的渠道,利用他們的數據,利用他們跟農民打交道的經驗積累。

  所以,網商銀行如果做農村金融,不會像現有的金融機構或者其他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一樣,依靠員工做面對面的交流,挨家挨戶地去溝通,我們希望利用全社會的力量,利用盡可能多的渠道一起為農村市場服務。

  看重自主技術開發和科技人才應用

  本刊記者:作為一家網際網路銀行,您認為網商銀行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俞勝法:人才建設方面我們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我們沒有一個信貸員。網商銀行的服務將覆蓋全國,目前員工卻只有300人。而且在這300人當中,三分之一是時下最為緊俏的人才,就是數據科學家,數據建模方面的人才。而傳統銀行最重要也是最龐大的人員構成,其實是櫃面人員和客戶經理,這些我們都沒有。我們這裡沒有人去專門拉存款,也沒有人去專門從事放貸款。網商銀行沒有物理網點,有的只是APP;沒有櫃檯,沒有現金業務,有的只是一套網路系統。

  本刊記者:網商銀行是五家試點民營銀行中最後一家成立的銀行,在漫長的籌建與開業的過程中,相信創業團隊經歷了很多難忘的故事,您本人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小故事與讀者分享嗎?

  俞勝法:為什麼網商銀行來晚了,因為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網際網路銀行的探索者,我們要做的是一家技術驅動的網際網路銀行。我們用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在打造一套自助可控的核心繫統,用雲計算的方式去服務大量的小微客戶,去服務平臺內的各個金融機構。國內沒有這樣一套系統。我們接洽了非常多的科技公司,也考察了國外很多的系統供應商,我們發現沒有一個系統供應商能夠真正提供運用雲技術、分佈式計算的一套技術體系。所以我們決定自己來全面開發這套系統,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花那麼長的時間打造一套真正意義上的國産自主系統的根本原因。一切的準備都需要驗收,現在我們準備好了,今天我們能夠真正地開始為大眾提供服務了。本文原載于《中國銀行業》雜誌2015年第8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