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雙11”巨量成交:中國強勁內需重塑經濟活力

  • 發佈時間:2015-11-11 14:58:1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杭州11月11日電(記者王政 張遙 韋慧)第一個1億元成交用了多久?因為數字跳躍太快幾乎沒有能看清。“雙11”購物狂歡在最開始的1分12秒就成交了10億元,不到13分鐘,成交過百億元——去年達到這一成交額用時38分鐘。

  上午11點50分,交易額超過571億元,打破了去年“雙11”的全天交易額記錄。巨量的“買買買”還在支撐成交數據蹭蹭上竄。而這都只是阿里巴巴一個平臺的成交數據。除此之外,還有京東、蘇寧等多個電商平臺以及線下許多實體店面。

  僅就目前的表現來看,今年“雙11”已經創造了諸多紀錄。“4500萬人同時線上,無線交易額曾一度超過90%,所有品類和單品的銷售明顯超過預期……這背後強大的購買力令人震驚。”阿里巴巴集團中國零售事業群總裁張建鋒説。

  有消費者説,“終於搶到了購物車裏的存貨,要‘剁手’”;有商家説,“準備的幾萬件商品不到1小時就被搶購一空,明年還要更多”……這一天消費者瘋狂、商家興奮,“雙11”這支溫度計背後是中國強勁內需與經濟內在活力的真實體溫。

  在北京水立方舉辦的“雙11”晚會,一塊錢搶購的活動火遍中國,網際網路+促銷讓沉睡的巨量需求得以釋放。

  在貴州省江口縣雲舍村的深山中,土家族92歲村民楊初學在今年生日吃到了三位金髮碧眼的外籍大廚現身烹飪的義大利牛排大餐,食材和烹飪服務都是兒媳婦從網上買的。

  福建省尤溪縣下川村的村民在網上買了涼亭,貴州省松桃縣蓼阜鎮落塘村的村長通過網路買到了玻璃鋼龍舟……過去的這一年,物流企業把配送網路覆蓋了全國95%的區縣。

  “雙11”發展到第7年,人們在思索網際網路到底是撬動了內需還是創造了內需?馬雲表示,政府擅長做的是投資,但讓消費者把自己口袋裏的錢掏出來、創造消費,是留給企業和市場做的事。

  創造需求,網際網路的確有一套。“雙11”是全球化購物狂歡的發端,此次“雙11”包括了來自美國、歐洲、日本、南韓等2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個海外品牌,覆蓋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

  消費正在從源頭改變、重塑中國商業形態和經濟活力。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公佈,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6.2%,顯現出網路消費在拉動“內需”這輛馬車。強勁的內需經由網購特別是“雙11”這個窗口展現出來。

  距離北京水立方1300多公里外,在浙江省桐廬縣隴西村淘服務站,農村淘寶的“操盤手”王明強正在挑燈夜戰。平常他幫村民代購網上商品,今年農村淘寶首次參與“雙11”,王明強雇了夥計幫他一起搶購,“實惠的先搶下來,推薦給鄉親們,村裏的網購意識已經漸漸起來了”。

  像王明強這樣的服務站,過去一年在中國27個省份的6000多個村莊落地。早已在一二線城市深度滲透的網購習慣,也開始在中國廣袤的農村紮根。早在一個月前,“雙11”的橫幅喇叭廣告車就已走村串鄉,遊遍了神州大地。

  首次參加“雙11”的農村淘寶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強勁內需的另一個側面:農村電商成交佔比超過10%並大幅提升。令人興奮的是,農村淘寶第一單在重慶不到兩小時就完成了從下單到送貨到府的全過程,農村電商的物流“短板”正在補齊。

  凡是能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商品,都被搬上了網購平臺;凡是消費者想買的東西,都能在電商平臺找到。這就是網際網路的魅力。

  “網際網路+”百人會發起人張曉峰認為,“三駕馬車”裏消費佔的比例越來越大,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網際網路正在對每個人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智慧化生存産生影響,進而挖掘經濟活力,重塑經濟形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