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引領證券市場變局

  • 發佈時間:2015-11-10 10:22:45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在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微金融50人論壇聯合主辦,清華大學民生經濟研究院承辦的“‘網際網路+’證券市場發展趨勢研討會”上,曾在中國證監會資訊中心供職多年、致力於網上證券和資訊技術監管,現任中信信託資訊技術部總經理初壯認為,當初,作為工具層面,我國證券行業最早擁抱網際網路。如今“網際網路+”已是發展方向,如何在這個大背景下下好、下活證券市場這盤“棋”,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結構脆弱的傳統證券市場

  對於2015年的金融證券行業來説,這是一個所有投資者刻骨銘心的年份:A股市場30%的下跌幅度,創下我國自證券交易所設立以來的第一次嚴重股災。

  “此次股災的發生有其必然性。”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研討會上指出,“中國股市是全球最高的杠桿市場,而高杠桿一定會帶來脆弱性,一旦發生震蕩就會發生崩潰式的下跌。”吳曉求説,“顯而易見,我們不需要結構如此脆弱的資本市場。”

  他認為,要改變這一狀況,首先要除去金融的貪婪性,如果沒有融資杠桿貪婪就無法實現;其次,市場交易有不同的交易方式、交易制度,此次市場下跌就涉及程式化交易等技術性問題。這使我們聯想到美國股市由於程式化交易導致的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後來監管機構對程式化交易規則做了系統性修改。

  “交易制度和市場秩序如何掛鉤,以及資訊披露問題,是網際網路時代證券市場需要關心的問題。我們的資訊披露是不完整的,尤其是在收購兼併的時候,即使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也不能放縱違規違法資訊披露、內幕交易操作市場等行為的發生。”吳曉求説,“此外,我們的改革應該從清理場外配資開始,違背公平、缺乏透明度、違背資本市場基本價值的證券市場是毫無成長價值的。”

  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螞蟻金服首席戰略官陳龍也認為,場內配資需要全體投資者的參與,這不僅是金融系統的事情,也需要從更為宏觀的視角,對金融改革作出框架性的把握。

  證券市場如何踐行“網際網路+”

  陳龍介紹,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的經濟增長模式以投資拉動為主,儲戶把錢存放在銀行裏,銀行以低利率借給大企業進行融資,沒有信用體系和中小企業融資,只有國家信用和資本信用作為擔保。當今經濟模式向消費拉動轉向,金融體系也必將隨之改變。那麼,這將是一個怎樣的金融體系?

  “它有兩個維度,一是金融自由化,二是‘網際網路+’。”陳龍介紹,為適應經濟發展方式從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轉型,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實施了《證券投資基金法》,利率市場化改革已基本完成,《期貨法》草案在審議當中,今年5月推出的存款保險制度則預示著銀行有了破産的可能,金融自由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網際網路+”則會從渠道、數據、技術三個角度支援資本市場。

  “首先是渠道上的改變,傳統金融只有在特定時間、地點才能發揮作用,移動互聯則可以隨時隨地觸達金融服務。”陳龍説,“其次是金融與場景的結合,傳統的金融服務是與消費場景、生活場景、商業場景分離的,而現代金融需求會在各種場景當中直接發生,這是網際網路金融最重要的方向。”

  陳龍還強調,“網際網路+”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有放大人性和風險的可能。如何制定合理的政策框架、規劃遊戲規則,如何做投資者的守望者,這都值得做更多的研究和思考。

  與金融大國相匹配的證券市場

  初壯認為,網際網路工具的普及已經催化出一種新的關係,價值觀、思維模式和産業業態將被重新塑造。圍繞“網際網路+”會形成一個新經濟産業體系,必然會導致現有上市公司成為傳統經濟的代表。

  初壯説,“基於‘網際網路+’的資本市場需要內在的自適應機制,而非外在的監管。在這種背景下,現有的監管體系必然受到挑戰。”

  我們如何才能創建一個助推經濟成長、與大國金融相匹配的證券市場?

  吳曉求説,現在證券市場的很多規則、標準是工業化時代的産物,以煤炭、鋼鐵、水泥等傳統企業為上市主體,諸如阿里巴巴等重要的成長性企業很難在A股上市,要把我們的資本市場轉變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財富配置中心,不但理念要變化,規則要調整,法律也要修改。只有這樣,證券市場才能成為存量財富可以成長的市場。我們也才能達到證券化率佔GDP比重20%的“十三五”目標。

  “同時,我們要建立一個透明的市場,資訊披露是最為重要的規則;要建立一個法治的市場,就不能過多地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要干預也要在法治的軌道上進行干預。”吳曉求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