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體育産業大時代的5萬億究竟從哪兒來

  • 發佈時間:2015-11-09 07:5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郭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7日晚11時45分,已經被推到“傳統媒體”陣營的新浪網,其屬下的新浪體育準時開始了亞冠聯賽決賽第一回合的視頻直播,前來捧場的嘉賓主持是退役球員謝朝陽和楊晨,據新浪網員工介紹,“接近百萬”的用戶通過該網站的視頻直播觀看了本場比賽。

  這場比賽,阿聯酋阿赫利隊與廣州恒大隊最終以0:0收場,次回合比賽將於11月21日晚在廣州恒大主場進行。不過按照業界推測,21日亞冠聯賽決賽第二回合的視頻直播,恐怕將成為新浪網最後一次視頻直播亞冠聯賽的比賽——2016年亞冠聯賽版權仍歸PPTV所有,但2017年開始至2020年,亞足聯將旗下所有賽事大陸地區全媒體版權賣給了樂視體育,這意味著樂視體育獲得了包括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亞洲盃和亞冠聯賽三大重頭賽事在內的總共12類賽事,共計1000多場比賽的全媒體版權和信號製作權——樂視體育為此支付了大約1.1億美元。

  “網際網路”擦出産業大火花

  這個價格對於渴望在中國體育産業大潮中成為領袖企業的新媒體公司而言,並不構成任何障礙——騰訊網從新浪網挖走的NBA網路獨家轉播權價值5億美元(5年期),體奧動力獲得中超聯賽版權和電視信號製作的代價是5年80億元人民幣,就連樂視體育自身,其目前囤積的賽事版權也已經涵蓋了17類體育項目,“平均每天的賽事直播超過10場比賽”,有樂視高層告訴記者,體育産業鏈的最上游,一定是體育比賽的智慧財産權,“體育産業分量最重的內容,是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競賽表演業分量最重的內容,是智慧財産權,智慧財産權分量最重的內容,是版權,所以只有拿到賽事版權,我們才擁有推動中國體育産業順暢發展的力量。”

  一年前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發佈,讓2015年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體育産業元年”,一向以奉行奧運體育和全運體育為宗旨的中國體育界終於明白,以全民參與為基礎的體育産業才是朝陽行業——過去30年,“中國體育産業”只在概念上存在,由於“複合性”的先天屬性,“體育産業”多個組成部分各自為戰,例如體育服裝被歸入輕工業類,體育場館建設則被歸為房地産行業,中國體育産業鏈條支離破碎,只能被動接受發達國家成熟體育産業鏈的“壓迫”,如上海東方籃球俱樂部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明所説,“中國體育進出口方面還是絕對的‘逆差’,因為我們自身體育産業不強大,多項賽事只有舉辦權,沒有智慧財産權”。

  只有用“網際網路”的方式,才能讓沉默已久的中國體育産業恢複元氣。民營網際網路公司已經徹底市場化,其思維意識先進、發展速度極快,這與最保守、最傳統的體育産業形態形成鮮明對比。因此,一旦體育産業被貼上“網際網路”標簽,雙方碰撞出的火花才能徹底顛覆傳統體育的運營模式。

  “中國體育産業的原始積累薄弱,但體育産業在‘網際網路+’的進程中起點很高,圍繞著體育産業鏈的上游産品,網際網路企業有更容易實現的優勢。”樂視體育CEO雷振劍説,“現在,大的資本都聚集在網際網路平臺上,這是由資本逐利性決定的,對我們而言,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給用戶提供一個完整的體育生態鏈條,讓體育産業和個人需求緊密結合起來。”

  結構偏差仍是發展桎梏

  社會各界對於新興體育産業的追捧,讓習慣了體制約束的“傳統體育人”清楚地認識到,他們不能再對“端著金飯碗要飯”的行為無動於衷——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在上個月召開的全國體育産業工作會上透露,根據目前30個省級政府對46號文件的“實施意見”計算,2025年體育産業總規模之和,將大大超出國務院5萬億元規劃,“應該接近7萬億元”。

  對5萬億和7萬億分配的暢想,是點燃體育産業引線的火種,然而,巨大的財富寶藏中卻仍然存在著竹籃打水的風險。

  “其實,無論5萬億還是7萬億,對這兩個數字,我和官方的理解不是完全一致的,官方是從2014年GDP總值63萬億元推算出來的5萬億規模,因為我們現在體育産業佔GDP0.6%,一般發達國家要佔到3%,所以,我們按照發達國家的標準算出來,要在2025年突破5萬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體育産業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鋻於中國體育産業結構長期存在的不合理性,測算10年後的體育産業規模的準確度不易把握,“作為國家戰略,體育産業5萬億的推算不是根據現有市場基礎得出的結論,而是一個理論上的數字,而且很容易變成數字遊戲。在發達國家,以美國為例,美國體育資源完全市場化,可是國內大部分體育資源還是歸國家所有,10年後計算GDP時,無論國有的還是市場的,全部計算進去的話,應該會超過5萬億,但很多國有體育資源的壟斷性質,意味著純粹市場化的體育産業規模很難像現在宣傳的那麼樂觀。”

  這位專家並不否認中國體育産業即將迎來井噴式的發展,但他堅持認為,中國體育産業的真正升級換代,應該以改變産業結構作為前提,“我們國家體育産業結構,大約80%的比重集中在硬體方面,而軟體方面的欠賬實在太多,也就是説,體育文化和體育服務基本上還處在空白階段,長期以來政府的引導和輿論的宣傳,使普通消費者還沒有意識到這種結構的弊端。”

  具體的例子在城市生活中比比皆是——今天上午超過3萬人參加的上海馬拉鬆開跑,北京跑友小葛自費前往上海參賽,路費與食宿費用將近5000元,其一身專業跑步裝備(服裝、跑鞋、功能表)也在5000元左右,但兩個月前,小葛卻因為需要繳納50元的培訓費用,缺席了一個專業跑步知識的講座,“如果是免費的講座我可能會去聽,收費的我還不太適應。”

  “以人為本”揭示産業核心訴求

  不過,“轉變體育消費觀念”並不是不能打破的堅實壁壘,不少體育消費者已經切實感受到“改變體育産業結構”的力量在身邊凝聚,“我過去寧願花1000塊錢買雙球鞋自己下場踢球,也不願意在電視上看付費的足球比賽,但今年,我開始單場買新英體育的英超轉播了,當然,他們還是有很多免費的比賽,只是焦點戰要付費,超清的10元一場,標清的6元一場,一週看一場的話並不貴,我打算明年按賽季買,全賽季20支球隊380場高清品質的比賽不到400元,完全可以接受”,北京球迷柳佳的態度,或許可以説明這種轉變。

  新英體育是英超聯賽中國版權所有者,據記者了解,目前每輪英超聯賽約有數十萬付費用戶線上觀看,如果再計算該公司分銷給央視、地方衛視和新媒體的付費部分,專家預估“新英體育這個賽季能實現盈利了”。

  如何“幫助”普通消費者改變體育消費觀念,是中國體育産業大時代中不容回避的核心問題——如果沒有普通消費者的參與,中國體育産業轟轟烈烈的投入,只能是資本市場的自娛自樂。

  “過去政府對體育資源的控制,相當於嚴重的霧霾,偶爾的寒流衝散一些霧霾,比如一些優秀國際賽事的引進,但都到不了體育産業的程度,只能算是體育商業。”在上周某傳媒集團主辦的“中國體育産業論壇”上,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主席魏紀中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只有我們關注的重點,從體育的商業和仲介轉向體育的産業鏈和生態圈,體育成為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説體育産業真正形成規模,因為體育産業的基礎,就在於把體育引入人的日常生活,挖掘民眾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對體育的訴求。”

  本報北京11月8日電

體育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艾比森 16.78 8.05%
2 雷曼股份 8.14 4.90%
3 樂視網 4.95 3.99%
4 當代明誠 16.89 3.37%
5 新 華 都 10.51 2.74%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三夫戶外 19.57 -4.49%
2 金陵體育 37.87 -2.17%
3 蘭生股份 13.22 -1.56%
4 星輝娛樂 5.81 -1.52%
5 嘉麟傑 4.56 -1.51%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