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資本涌入體育産業藍海 多地相關政策加速落地
- 發佈時間:2015-08-04 07:34: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楊菲
7月31日,北京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成為第一個既舉辦過夏奧會又舉辦冬奧會的城市。取得這一賽事的舉辦權,有望激發各路資本佈局體育産業更高的熱情。”
體育産業藍海待挖掘
“到2025年,基本建立佈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齊全的體育産業體系,體育産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消費需求愈加旺盛,對其他産業帶動作用明顯提升,體育産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這是去年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的體育産業發展目標。體育産業市場將從目前的不足萬億向5萬億發展,中國的體育産業將形成一片藍海,這也是讓各路資本興奮的地方。乘著體育産業政策扶持的東風,上市公司正在加速佈局。
東方明珠7月16日公告稱,公司擬以自有資金約1807.97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24億元),參與投資盈方體育傳媒集團。本次交易合作方分別為萬達集團、IDG、華人文化産業投資基金等。此次交易中,東方明珠將與華人文化産業投資基金聯合對外出資,共同持有盈方體育不超過5%股權。盈方是全球第二大體育市場行銷公司,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體育內容生産商和分銷商之一。公司覆蓋體育行銷的幾乎所有領域,包含版權分銷、電視信號與節目內容製作、賽事運營、品牌推廣、贊助商服務等。
今年3月,《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發佈,提出進一步改革足球管理體制,鼓勵多元資本投入,實現足球市場化運作。目前足球産業已經上升為我國的重要産業,並且受到群眾的廣泛關注;盈方在足球産業擁有豐富的資源。東方明珠此次擬作為跟投方,與萬達集團和華人文化産業投資基金等聯合對盈方進行投資,將有助於東方明珠和五星體育在體育重大賽事轉播權方面獲得一些優勢,推動公司網際網路電視業務的發展。
7月14日,萊茵置業與中國體育報業總社簽署了《關於體育産業之合作框架協議》。萊茵置業擬向中國體育報業總社全資子公司中體聯(北京)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增資,以該公司為平臺開展體育規劃設計等業務。以雙方合資的中體聯(北京)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為股東,引進體育行業及相關行業優質資源,成立場館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公司,開展以體育場館設計、建設、運營為核心的體育産業業務。後續將共同積極拓展其他體育産業鏈佈局,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體育市場影響力,加速公司體育事業生態圈佈局。
面對體育産業的巨大發展空間,一些公司寄望通過並購搶佔市場先機。道博股份7月18日公佈收購方案,公司擬收購雙刃劍(蘇州)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100%股權。而對於一些尚未有成熟並購項目的公司來説,成立産業並購基金成為其佈局體育産業鏈的一個有效手段。
雷曼光電7月14日宣佈,公司擬與控股股東李漫鐵、北京雷曼凱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北京雷曼凱興體育文化産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該基金將作為雷曼光電體育産業佈局的平臺,圍繞其發展體育産業戰略目標,對優質的體育文化、體育科技、網際網路等領域的標的進行篩選、儲備和孵化,為雷曼光電整合體育産業鏈資源提供充足準備。
國旅聯合7月10日與錦繡中和(北京)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國旅聯合—中和資本設立體育産業並購基金合作意向書》。並購基金將配合國旅聯合進行並購與産業整合,不斷完善國旅聯合産業佈局,推動公司戰略發展,打造國旅聯合在體育行業的地位與競爭力。
除了政策紅利之外,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升級也為體育産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條件。制度紅利與消費紅利有望促使我國體育産業景氣度持續提升,推進體育産業的長足發展,對涉足體育領域的企業而言,未來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提升參與基礎是關鍵
智美集團總裁沈偉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體育産業的總值在GDP的佔比僅0.6%,而歐美國家有2%-3%。”沈偉認為,並不是説中國消費群體沒有運動的消費需求,而是體制內的體育賽制導致我們並沒有足夠的産品提供給消費者來滿足他們的需求。沈偉指出,中國的時尚人群和中産階層在不斷壯大,體育消費的人群越來越大,市場空間巨大,這也是許多財團、機構、企業都在加速佈局中國體育産業的一個重要原因。
熱錢涌入體育産業的熱情到底有多高?今年1月,服裝企業貴人鳥宣佈將與虎撲體育合作成立體育産業基金,目標規模20億元;萬達集團在年初以4500萬歐元(約人民幣3.24億元)買入西甲馬德里競技隊20%股份後,再度高調收購歐洲最大的體育産業公司盈方,欲打造全球最大的體育産業公司;拆分自樂視網的樂視體育吸引了10家機構及個人投資8億元,其“賽事運營+內容平臺+智慧化+增值服務”的體育生態模式成為吸引投資的最大亮點;就連國內著名的電視劇製作公司華錄百納也難奈“寂寞”,與其全資子公司藍火共同出資5億元成立體育産業公司。
5萬億的市場空間確實是一塊大餅,但是這塊大餅要如何吃到嘴裏,並非易事。沈偉認為,雖然中國體育産業市場擁有巨大的想像空間,但並不適宜照搬歐美等國家的模式。“在歐美的體育産業,版權、商業及包括體育衍生品消費在內的個人消費的佔比是4:3:3,但是中國的體育産業才剛打開,版權這塊仍無法形成真正的交易,有時候不僅不能産生收益,可能還要産生支出,這一塊需要時間來改變。”
那麼,這5萬億究竟應該從哪要市場?關鍵之道體育諮詢有限公司CEO張慶曾指出,目前體育産業最核心的主題是體育競賽表演和全民健身市場以及其延伸的體育旅遊等領域。通過體育競賽表演的繁榮,對體育傳媒、體育培訓、體育産品形成帶動效應。按照張慶的説法,體育競賽表演是當前中國體育産業的重要支撐點之一,沈偉則認為産業鏈的從業者的運營思路應該從B2B向B2C轉移。
縱觀今年進入體育産業的資本,有很多是體育傳媒類企業,比如樂視、虎撲、PPTV等。沈偉指出,媒體平臺開發出來的這些項目有很大的觀賞性人群,而智美更多的是傾向於參與性的人群。“如果體育賽事僅是觀賞,其收入來源僅是門票、或者贊助商的植入廣告收入等,但智美更多注重把參與人群及其所影響的人群都成為終端客戶。”沈偉認為,只有把他們的消費需求拉動起來,才是未來真正解決5萬億的一個根本。
按照沈偉的理解,比如運營一場足球賽,能記住運營商的球迷有限,而智美看中的是球迷本身,球迷才是智美未來真正有機會變現的基礎。“即使是贊助商,他們最看重的也是通過在球迷中推廣企業形象、樹立品牌,在這一點上和我們的方向一致。”沈偉指出。
“現在大家都在去搶大的IP,我不否認IP的價值,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要解決參與的基礎。”智美集團董事局主席任文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智美集團在體育産業運營方面已初具優勢,目前智美集團在中國每年負責運營的各類賽事項目達到300場左右,參賽人口達數百萬。同時,其開發的網路平臺負責全國3000萬體育人口的網路報名體系,每天有120萬人通過智美的網路終端,完成預約比賽、場地、教練等服務。
智美集團的“群眾性”路線與國家政策的不謀而合。《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要豐富業餘體育賽事,在各地區和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學校等單位廣泛舉辦各類體育比賽,引導支援體育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舉辦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據任文介紹,智美集團在賽事運營方面,已經和全國15個省市體育局簽署了戰略協議,這些地區大量的群眾性體育項目都由智美集團負責運營。“今年直接參加智美集團體育項目的人數有望達到1000萬,這些運動人口是我們最大的一塊財富,也是中國體育産業最大的一塊財富。”
探索産業鏈整合
目前涉獵體育産業的各方資本,瞄準體育産業鏈各個環節。比如貴人鳥的體育産業基金重點關注賽事運營、體育培訓、個人健身服務和體育裝備等領域;萬達集團則控制産業的上游,包括擁有核心資源的版權和行銷權;而華錄百納瞄準的是體育行銷、體育智慧財産權、體育媒體運營等板塊。
“體育要跨到很多門類裏才能實現商業化及市場化。”在沈偉看來,體育産業過去一直在體制內,甚至不能稱之為産業。鬆綁之後,可以形成多個産業化方向,其中的商業化空間非常大。
事實上,現階段的體育産業仍存在諸多局限性。張慶坦承,體育産業鏈比較長,其有賴於鏈條多個環節形成有效的價值傳遞,目前這條産業鏈並不完整。
值得注意的是,已經有一些企業開始探索産業鏈的整合。在收購雙刃劍(蘇州)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之前,道博股份2014年4月收購了一家電視劇製作公司——浙江強視傳媒有限公司。在收購強視傳媒之時,道博股份提出深入推進並打造“文化産業整合平臺”的長期發展戰略,通過收購雙刃劍,道博股份業務將延伸至體育産業,實現在體育産業的快速佈局,初步形成“文化+體育”的大文化産業格局。
單從體育産業發展規劃方面來看,雙刃劍正在構建“體育行銷生態圈”,逐步打造業務範圍覆蓋賽事運營、體育版權、體育旅遊、體育視頻、體育經紀、體育科技與體育大數據的大體育産業集團。隨著體育行銷生態圈的逐步形成,蘇州雙刃劍將形成自有IP加平臺運營的發展模式。
“體育産業鏈實際上很長,大家現在熟識的還是賽事,但是除了賽事之外還包括體育+運營、體育+場館、體育+保險、體育+康復、體育+醫療、體育+金融、體育+服務等諸多方面。”任文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道出了其對於體育産業鏈的認識。
智美集團試圖通過各種跨界聯合把短板補上。今年6月,智美集團宣佈,與特步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賽事運營、品牌推廣、創新型體育裝備用品的市場開發和産業鏈整合佈局等方面展開全面深度合作。今年年初智美集團與LKK洛可可設計創新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發體育娛樂産品及衍生品,悄然開啟了“體育+全産業鏈”的佈局。此外,除了與洛可可的合作,智美還通過與士林夜市合作,將廟會餐飲引入比賽現場;通過與培訓優秀師資合作,打造線下線上系統培訓服務延伸;通過與旅行社合作,為廣大運動愛好者提供體育旅遊産品。
方正證券傳媒與網際網路首席分析師楊仁文認為,體育行銷市場前景廣闊,是切入大體育産業的重要入口。參考北美地區,其體育行銷收入從2009年的115億美元增至2013年的139億美元。我國2013年體育服務行業産值6960萬元,佔整體體育産業增加值的比重僅為19%。據前瞻産業研究院預測,到2025年我國體育服務行業産值將達近2萬億元,年均增速32%,佔整體體育産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0%。體育行銷是體育服務的核心內容,具備強大的價值創造、市場挖掘、創新拓展能力。
多領域挖掘冬奧會受益概念股
2022冬奧會的舉辦,將會是繼2008年夏季奧運會之後,在中國舉辦的又一個盛大的賽事。綜合多家券商觀點來看,冬奧會的舉辦有望帶動滑雪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個人滑雪裝備市場規模提高。冬奧會的舉辦將直接從多個方面利好體育産業,另外還將對舉辦地的住宿、餐飲以及周邊地區的旅遊帶來利好。
冰雪産業迎利好
國聯證券建議關注探路者、國旅聯合、中體産業等公司。探路者為戶外龍頭企業,有望充分受益滑雪裝備市場擴容;國旅聯合新設體育子公司簽訂冬運開發協議,冬運經驗有望複製到冬奧會上;中體産業為體育總局旗下唯一的上市平臺,具備冬奧會門票運營經驗。
目前我國滑雪場數量和滑雪人數保持較高速增長,國聯證券報告預計到2025年,我國滑雪行業將步入成熟期,滑雪場數量有望突破500家;滑雪人數有望達2900萬,滑雪人次達7200萬規模。此外滑雪場基建尚存改善餘地,滑雪裝備多元化發展,滑雪場運營收入有待提升,整體市場空間廣闊。冬奧會申辦營造滑雪文化氛圍,帶動滑雪基礎設施建設,帶來行業發展新契機。在政策支援與冬奧申辦雙重利好下,滑雪行業將迎來黃金髮展期。
探路者計劃募資打造戶外生態圈,其中包括露營滑雪及戶外多功能體驗中心項目;體育事業群計劃在2015年開設第一家滑雪場,力爭在2017年達到20家,2021年突破50家,並將與旅行事業群協同發展,建成以冰雪文化為核心的戶外文化體驗中心。另外在戶外運動裝備板塊,公司已提前佈局,目前已經推出滑雪産品線,與歐美滑雪品牌的合作也在洽談中,隨著冬奧會的成功申辦,公司有望實現與奧組委的深度合作。
民生證券報告認為,相關産業鏈方面,根據歷屆冬奧會的相關經驗和數據,2022冬奧會的舉辦將直接從賽事運營、有線媒體轉播、新媒體轉播、相關交通客運傳媒平臺四個方面利好傳媒體育板塊。民生證券建議關注中體産業、東方明珠、樂視網和北巴傳媒。
旅遊餐飲等有望受益
大型體育賽事一般對舉辦城市,甚至是舉辦國都將帶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應。賽事舉辦期間,舉辦地的客流量將會有顯著提升,對當地的住宿,餐飲帶來直接利好,同時對周邊景區客流也有顯著的溢出效應。2014年索契冬奧會迎來100萬遊客,旅遊收入增長47%。2010年2月冬奧會期間,溫哥華地區遊客達到54.7萬人次,比上年增加9.9萬人。
國泰君安認為,儘管近年來我國已舉辦較多大型體育賽事,但冬奧會作為冬季運動的最高級別賽事,仍將給申辦地區甚至是所在國帶來顯著的效應,特別是在冰雪旅遊方面,有望最大程度地刺激國人對於投入冰雪旅遊及運動的熱情。
國泰君安建議,投資者可以從北京張家口申奧成功帶來的對於冰雪體育的刺激效應,以及對北京本地區域效應兩方面考慮投資機會。冰雪體育題材受益週期較長,重點推薦長白山、國旅聯合及中青旅。從北京地區的餐飲、酒店、旅行社服務等角度考慮,推薦全聚德、首旅酒店、易食股份、眾信旅遊、中國國旅等,這些公司受益時點可能相對較晚。
多地體育産業政策加速落地
隨著國家體育産業扶持政策的出臺,各地也在加快地方版體育産業政策的落地。近期廣西、北京、河北、安徽、天津、重慶等地下發文件,以推動當地體育産業的發展。由於各地具體情況不同,體育産業規模目標也相差較大。
發展目標敲定
各地均提出了未來體育産業規模發展的目標。安徽提出,到2025年,全省體育産業總規模達到2000億元左右,力爭建設1個國家級體育産業(示範)基地、一批特色鮮明的省級體育産業基地。天津提出,到2025年,建設10個市級體育産業基地,打造10項高級別體育品牌賽事,培育100個群眾喜愛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動,體育産業總規模達到1000億元。重慶提出到2025年,體育産業總規模在2020年基礎上年均增長10%以上,達到1000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
北京和河北提出的産業發展規模較大。北京提出,到2025年,全市體育産業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實現增加值500億元左右;河北提出,體育産業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另外,各地文件也對體育産業的普及率、大眾的參與等方面提出具體目標。安徽提出,到2025年,確保經常參加鍛鍊人數達到3000萬以上,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體育公共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天津提到,2025年,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5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全市戶籍人口總數的48%,群眾體育健身和消費意識顯著增強,體育公共服務覆蓋全民,建立比較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體系。重慶提出,到2025年,全市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超過1400萬,市民體質抽樣合格率保持全國前列。
地方特色凸顯
由於特殊的區域位置,廣西提出,到2025年,建成面向東盟,輻射我國西南中南地區的區域性國際體育産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廣西將發揮“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作用,加強與東盟國家和我國西南中南地區的體育産業交流合作。加大力度引進一批有影響力的國際體育組織、體育集團公司的教育培訓機構、銷售中心等落戶廣西體育産業城,或聯合建立項目合作推廣示範基地。
作為首都,北京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體育産業體系;體育服務業增加值佔體育産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70%以上。組建一批集團化、連鎖化的大型體育服務企業,培育3至5家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上市體育企業。北京提出,要堅持和強化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立足奧運城市,發揮首都優勢,緊抓申辦2022年冬奧會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契機,將滿足群眾體育需求與促進産業轉型升級相結合,激發體育消費活力,推動體育産業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