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親子遊”概念雖火 半數産品不達標

  • 發佈時間:2015-11-09 03:29:44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實習記者 袁雲兒

  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出臺,“親子遊”這一概念也被炒得火熱,各大旅遊企業紛紛表示,未來將重點佈局親子遊市場。然而,遍觀市場上的親子遊路線,數量雖多,但與普通旅遊産品並無明顯差別,只要父母帶著孩子出行,就可以冠上“親子遊”的名號;一些留學仲介、教育機構也紛紛打起擦邊球,組織親子遊。市場的粗放與混亂,需要權威的行業標準來規範,也需要更精準的産品設計。

  和普通旅遊沒什麼區別

  “大部分親子遊産品和普通休閒旅遊産品沒什麼區別。那些設計線路的人,其實不太知道我們帶孩子出去的目的是什麼。”從事軟體開發的柴藺是位80後媽媽,兒子樂樂今年7歲,剛上一年級。柴藺和幾個同為“媽媽黨”的同學組建了一個旅行的小組織,每個月至少帶著孩子結伴出去玩一次,由柴藺負責旅行規劃。

  “光是搜索路線的體驗就已經很糟糕了,更別説細看每條線路的具體活動。”柴藺説,有的旅行機構覺得,只要有個孩子能活動的場所,哪怕是個很小的遊樂園,也能叫“親子遊”。有的則更省事,在普通線路前面綴上“親子遊”仨字,便能立馬抬高價格。

  近年來,親子遊成為旅遊細分市場的“新寵”。艾瑞諮詢發佈的《2015中國線上親子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15年中國線上親子遊市場將會實現76.2%的增長,且未來三年都將穩步增長。一些親子綜藝節目例如《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的熱播,也帶動了親子遊的火熱。攜程發佈的數據顯示,《爸爸去哪兒》第三季熱播以來,親子遊預訂人數增加了50%以上。網上眾多“爸爸去哪兒”同款的産品熱賣。近期,“全面兩孩”的新政又讓“親子遊”概念再火了一把。

  然而,在各大旅行機構的網站上搜索親子遊産品,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某網站親子遊欄目的“長灘島4晚6日半自助遊”,和直接搜索得到的“長灘島4晚6日半自助遊”,從住宿酒店到日程安排都大體一致。然而,因為前者有“親子遊”加持,價格生生地從4399元漲到了7880元。

  攜程旅遊網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市場上50%以上的親子遊都是不達標的“偽親子遊”。“大家似乎都覺得‘親子遊=家庭遊、兒童遊’,這樣親子遊的行程與普通産品沒有差異,沒有針對兒童的心理、生理特點來設計。而且行程多半比較單一,容易使客人疲勞,低價競爭等現象也較嚴重。”

  “親子”是前提,“遊”排後面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親子遊”?是不是只要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出遊,就可以算是“親子遊”?

  “只有真正體現出父母和孩子的互動的,才能算親子遊。”驢媽媽旅遊網親子遊項目負責人樊強説,“帶著孩子去遊樂場、景區,也許也是,但它的層次可能更常規。”樊強認為,在親子遊産品中,“親子”才是前提,“遊”排在後面。

  “目前我們的市場比較浮躁,什麼熱就跟風做什麼。再加上傳統旅遊産品缺乏亮點,‘親子遊’就跟強心劑一樣,打一針就能吸引來遊客,為什麼不做呢?比如‘黃山一日遊’,搖身變成‘黃山親子一日遊’,但設計人員有沒有想過,小孩子能爬黃山嗎?”

  好的親子遊産品需要投入比常規旅遊産品更多的人力和財力,這也是許多旅行機構不願意精心策劃産品的原因之一。樊強介紹,為了研發出一個溫泉親子遊産品,包括編輯、攝影、産品設計、活動設計等4名工作人員在內的團隊得親自前往一線目的地踩點體驗。“我們去了當地有特色的土菜館,一道道試菜、拍攝、記錄;普通的農場採摘活動,我們在其中加入科普和遊戲的環節,讓家長和孩子産生互動;一些旅行中的小細節,比如中午留出一定時間讓大人孩子休息、每個目的地之間的駕車距離等等,都要提前為遊客想到。”

  一些留學仲介、教育機構也想從親子遊市場上分一杯羹,他們通過微信、網站等渠道組織家庭出遊。然而,根據我國《旅遊法》規定,旅遊服務的經營者只能是旅行社。這些沒有資質的機構組織出遊,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將會給遊客的利益造成損失。

  做親子遊的該多讀兒童文學

  “親子遊應該關注小孩,從少年兒童眼光出發設計産品。”北京聯合大學旅遊發展研究院院長張淩雲説,“好的親子遊應該是‘小手拉大手’,孩子想去哪兒,大人就陪他去,一些文化遺産類的景點,由於太專業,和孩子的興趣不太對路。”張淩雲還以迪士尼樂園的服務為例:“他們的工作人員跟小孩交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蹲下來,跟孩子平視。所以做親子遊的人,要放下身段,多讀讀兒童文學,了解孩子最喜歡什麼。”

  此外,行業標準也亟待建立。目前,國家旅遊管理部門沒有對親子遊産品的統一標準清晰界定,行業也沒有約定俗成的成文規範。攜程曾在業內首次發佈“親子遊”十大標準。從出行時間、行程安排、導遊服務、交通、餐食、住宿、購物7大要素規範親子遊。然而國內缺乏統一權威的行業標準,始終成為制約親子遊發展的一大因素。

  “我希望未來的親子遊能夠在産品種類上更加明確,針對孩子的性別、年齡、活動主題來開展親子遊。”柴藺説,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有不同的旅行活動,比如3歲可能是去看各種奇妙的景觀,像大海、茶田,上小學後可能更注重動手,像做餅乾、騎自行車。“有一個微信公眾號老給我推送Hello Kitty遊樂園,這對我兒子來説,肯定沒啥吸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