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央行:經濟下行壓力仍存在 債務水準還在上升

  • 發佈時間:2015-11-06 22:2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11月6日電 據中國人民銀行網站消息,中國人民銀行6日發佈《2015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指出,一些新領域增長潛力釋放不足,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債務水準還在上升。

  《報告》指出,當前全球經濟仍處在深刻的再平衡調整期。中國經濟也步入新常態,核心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需要立足新形勢、運用新視角來觀察和理解全球經濟與中國經濟。

  2015 年以來,中國經濟總體保持了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在全球經濟分化複雜的大背景下,實現這樣的經濟增速來之不易。從增長的品質和效益上看,就業保持基本穩定,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進一步上升,第三産業佔GDP的比重已超過50%,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增長更為平衡、結構也趨於優化。

  更為重要的是,不少經濟領域的內生活力在逐步增強,創業、創新浪潮興起,一些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很快,民間投資佔比較高,投資結構也更為合理。從工業企業利潤看,雖然部分省區以及採礦等行業利潤下降幅度較大,但也有一些省區和行業利潤保持了兩位數以上的較快增長。

  《報告》指出,總的來看,彈性較強、市場出清和結構調整較快的區域和行業表現出更強的發展勢頭,呈現出典型的經濟結構調整期特徵。中長期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經濟仍有相當大的增長空間和潛力,新型城鎮化和服務業發展空間都比較大,國內地域差異仍較為明顯,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特質沒有改變。

  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擴大公共産品、公共服務供給形成的新的雙引擎正在發揮作用,通過推進結構調整和改革,還會進一步釋放增長的空間和潛力。短期來看,前期出臺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的累積效應也在逐步顯現,流動性整體充裕,市場利率低位穩定運作,信貸、債券等融資成本繼續下行,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不斷邁出新步伐,金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和調節機制進一步完善,這些都有助於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

  《報告》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向潛在産出水準逐步收斂已經歷一段時間,各方面對經濟增速變化、結構調整、風險釋放和發展方式轉變的認識更加客觀、全面,這些也都有助於結構調整和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實現更高品質、更可持續的發展。

  當然也要看到,要把發展空間用足,把增長潛力釋放出來,形成持續穩定增長的新動力,還面臨一些挑戰。從國際環境看,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總體疲弱並呈現內生化特徵,全球貿易增速較低,外部經濟的拉動作用減弱。美聯儲加息預期導致全球金融資産重新配置,金融市場震蕩加劇,外部投資環境更趨複雜。

  從國內經濟看,供求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一些傳統産業、過剩産能向下調整的慣性仍然較大,低效企業佔用大量資源的同時,一些新領域增長潛力釋放不足,影響了經濟活力,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債務水準還在上升。

  應當看到,當前我國經濟週期性和結構性問題相互疊加,但主要是結構性矛盾和發展方式上的問題。要在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和改革上進一步取得突破,解決抑制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體制機制問題,破解阻礙服務業發展中的關鍵性難題,完善擴大消費的長效機制,著力化解過剩産能矛盾,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把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結合起來,在新形勢下運用新機制發揮好地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快培育和強化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增長的品質和效益,完善金融機構的激勵約束機制,保持融資的可持續性,拓展金融資源有效配置的領域和空間。

  《報告》提出,從價格形勢看,物價漲幅較低、相對穩定,並呈現結構化特徵。在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經濟存在階段性下行壓力,部分領域産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保持低位,總體看物價漲幅低水準運作的概率較大。

  在總需求穩中有所放緩的情況下,個別商品價格上漲難以持續推動整體物價水準上行。當前PPI與CPI之間缺口較大。PPI連續四十多個月處在負值區間,反映出傳統工業領域産能過剩矛盾仍比較突出,同時也在較大程度上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回落的影響,CPI漲幅保持低位正增長,反映出消費需求大體穩定,人工成本、服務業價格等具有一定剛性,與此同時房地産價格等還在上升,並有可能向其他領域傳導,物價運作呈現出更加複雜的結構化特徵。

  需要繼續觀察和分析物價形勢的發展變化,密切關注下一階段價格走勢,在應對上區別對待、抓住重點、多措並舉、統籌兼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