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前進中的湖北農業再創輝煌

  • 發佈時間:2015-11-06 08:30:5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讓全國人民飲長江水、吃湖北糧、品荊楚味”,這是“十二五”初,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戰略方針。回眸湖北農業“十二五”發展,農業綜合優勢突出,糧食連年增産,2015年有望成為湖北歷史上最大豐收年。湖北油菜籽和淡水産品、棉花、蔬菜、生豬、茶葉等主要農産品産量位居全國前列,小龍蝦、蛋品和蜂蜜出口以及農産品品質安全監測合格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湖北糧、荊楚味走進全國乃至全世界越來越多的百姓家庭。“十二五”以來,全省各級農業部門充分挖掘農業增産增收潛力,落實各項惠農政策,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2014年,全省農業增加值達到3176.89億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9926元,實現了連續十一年大幅增長。

  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穩步提高

  主要農産品穩定增長。在“中國人的飯碗”問題上,湖北有擔當,2014年,全省糧食總産量2584.16萬噸,油料總産341.73萬噸,肉類總産量440.44萬噸。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的迅速發展、動物防疫體系等的建立健全,畜牧業生産將加快發展。水産品總量433萬噸,比2010年增加79.91萬噸,年均增長5.23%。

  農業科技支撐能力逐步加強。2014年,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6.2%,比2010年提高2.2個百分點,平均每年提高0.55個百分點,接近全國平均每年提高0.6個百分點的進度要求,高出全國總體水準。

  農業物質裝備水準明顯提升。2014年,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4292.90萬千瓦,比2010年增加921.9萬千瓦,年均增長6.23%。農業生産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63.5%,比2010年提高7.5個百分點,年均提高3.19個百分點。

  農業結構不斷優化

  2014年,湖北全省水果、茶葉、蔬菜等經濟作物總産值1976.57億元,在種植業中的比重為71.57%,比2010年提高了17.27個百分點。種植業佔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的比重為50.65%,比2010年降低4.25個百分點;畜禽、水産養殖業佔農林牧漁業總産值的比重為41.66%,比2010年提高2.16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54個百分點。農業區域佈局結構更加合理,全省已形成了江漢平原、漢江流域糧棉油優勢區,49個縣市糧食核心區、四大山區果茶優勢區和北麥南油的種植格局。

  農産品加工業快速發展

  農業板塊基地建設成效明顯。截至2014年,全省共建設種植業板塊基地1918萬畝,省級標準化萬頭豬場712個,水産板塊414萬畝。各類生産基地的專業化、規模化和標準化水準不斷提升,優質産品比重顯著增加。

  龍頭企業實力大大增強。2014年,全省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企業達到4893家;其中,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龍頭企業62家,比2010年增加37家,平均每年增加9家,已經實現過10億元的龍頭企業達到50家以上的規劃目標;過30億元的龍頭企業達到22家;過100億元的龍頭企業達到3家。農産品加工值大幅增長。2014年,全省農産品加工業産值達到1.2萬億元,接近2010年的3倍,與農業總産值之比達到2.25:1,位居全國第5位。

  利益聯結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在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方式中,訂單農業範圍不斷擴展,簽約農戶超過710萬戶次,履約率達到86%以上。同時,出現了租賃、合作、二次返利和生産要素入股等更加緊密的利益聯結方式。

  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高居全國前列

  標準化生産穩步推進。2014年,全省省級農産品標準化生産示範區達到30個,全省標準化生産示範品種實現了種植、畜牧和水産等食用農産品全覆蓋。示範區示範主導品種均通過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或無公害農産品認證。加強“三品一標”技術規程制(修)訂,舉辦農産品標準化技術培訓班,提高了農産品標準化生産水準。

  品牌建設取得新成績。全省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農産品品牌總數快速增加,總量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培育整合了一批農産品品牌,“福娃”等多件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農産品品質安全水準穩步提高。2014年,農産品品質安全總體合格率達98.5%,連續4年位居全國前列。全年未發生重大農産品品質安全事件。

  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體系逐步完善。省市縣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機構初步建立。以省級農業質檢機構為龍頭,市級農業質檢機構為骨幹,縣級農業質檢機構為基礎,鄉鎮和大中型農産品生産企業(合作社)農産品品質安全産地準出速測為前沿的農産品質檢體系雛形初步形成,檢測範圍覆蓋産地環境、農業投入品和種植、畜牧、水産等農産品。

  農民經營組織化程度大幅提高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加快。2014年,經工商部門註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50426家;農戶入社成員數達421.47萬戶。建設省級示範社512個,平均每年128個,已經實現指導建設省級示範社500個的規劃目標。全省共培訓合作社專門人才7.7萬人次,平均每年1.9萬人次。

  “農超對接”工作成效顯著。預計“十二五”期末可以達到全省30%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産品實現社超對接、社企對接的規劃目標。

  合作社品牌化快速發展。2014年,全省10%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獲得了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高於規劃進度要求,預計“十二五”期末可以實現全省30%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獲得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的規劃目標。

  農業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得到改善。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大力開展鄉鎮農技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和人才隊伍建設,宜都市、武穴市、五峰縣已按農業技術推廣的要求健全了機構、落實了編制,實現了“管理在縣、服務在鄉(鎮)”的農技推廣服務模式,建立健全了省、市、縣、鄉四級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大力推廣植保機防、農機作業、動物防疫等先進實用技術,農業生産科學化水準顯著提升。

  農業資訊化服務不斷向基層延伸。成功搭建了全省統一的“12316”三農綜合資訊服務平臺,全面部署“12316,資訊惠農家”活動。全省組建了1650名由省級專家、縣市專家、鄉鎮專家組成的資訊服務專家隊伍,免費為農民提供政策諮詢和相關資訊服務。目前,全省日均受理農民熱線諮詢近千個,搭建了政府與農民之間的“連心線”。各地還通過農業網站、建立鄉鎮農業資訊服務超市、建設農業視頻遠端診斷系統等形式,積極探索農業資訊服務模式,幫助農民解決生産經營中的疑難問題。

  農村能源和生態環保建設取得新進展

  農村生活節能新技術和新産品大力推廣,各類沼氣工程建設全面鋪開,項目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村能源服務體系基本形成。以沼氣為紐帶構建的種植業、養殖業和農村用能的物質能量迴圈體系,改善了農村用能結構,減少了大量溫室氣體排放,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的處理利用率不斷提高。化肥、農藥過量使用得到有效控制,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穩步推進。農業野生植物保護和外來入侵生物防治取得新成效。

  策劃:曾紅杜巍組稿:丁欣榮 衛泳震 張勁 羅良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