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農産品電商將打破農業“舊飯碗”

  • 發佈時間:2015-06-15 14:17:00  來源:廈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台灣因特網行銷研究協會秘書長陳定震:

  幫農民多賣産品

  農産品電商不是網際網路公司下鄉,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參與感才是根本。幫農民多賣東西,讓農民從農業電商中得到實惠,這樣的農産品電商才能鋪開。在這方面,台灣地區開展電子商務起步較早,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

   一號店特産中國總經理程煒文:

  農業+網際網路互補

  農業缺什麼,網際網路恰好有什麼,正好可互補。農業缺資本投入,網際網路行業卻財大氣粗,可以讓農産品的境遇改天換地;農業有人才短板,網際網路行業卻有創新的頭腦、領先的技術,一旦運用到農業和農産品中,將發揮巨大作用。

  本報訊(記者陳泥)網際網路與農業好像離得很遠,但兩者又如此之近——在電商的催化之下,網際網路農業蓬勃興起。昨日上午,由共青團福建省委和福建省商務廳主辦的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論壇·兩岸青農合作峰會在廈門召開。作為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論壇的主要分論壇之一,本次峰會以“大眾創業·贏在電商”為主題,吸引了海峽兩岸的500多名電商創業青年參會,共同探討如何利用閩臺地域優勢,發展農産品和食品電子商務,開展兩岸青農交流合作。

  網際網路改變農産品行銷模式

  論壇上,一畝田集團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高海燕、1號店特産中國總經理程煒文以及飛牛網營運長蔡伯璟圍繞“海峽兩岸農産品與食品電商發展”這個主題,分別作了題為《農業電商創新與農産品市場變局》、《農産品如何借助電商推廣地域品牌》以及《生鮮品類的運營及創新》的報告,從不同角度對“農産品和食品電子商務”進行了講解。

  在傳統農業行銷模式中,鮮活農産品從田間地頭到市民餐桌,要經過多級渠道運轉,這其中産生了人工、運輸、存儲等多項附加費用,導致流通過程中始終存在“生産者沒有獲得多少收益,而消費者支出居高不下”的現象。對此,大陸最大的農産品電商平臺“一畝田”集團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高海燕認為,現在大陸部分農産品在銷售過程中出現“賣難”主要是資訊不對稱、物流設施和運力過剩沒有整合。他鼓勵當代農民主動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讓網際網路改變農産品行銷資訊不對稱的舊模式,通過網上及時的供需資訊解決農産品銷售的賣難問題;同時通過資訊對稱改變議價機制,讓交易雙方平等地進行博弈。

  農村電商收穫改革紅利

  今年以來,農村電子商務接收到的政策“紅包”一波又一波。從3月份至今,國務院及相關部委相繼發佈了多個重磅文件,支援農産品電商發展。電商語境下的農産品流通,在呈現著蓬勃生機和發展潛力的同時,也預示著更多的新領域、新方向有待發掘和探索。“阿裏研究院日前發佈的《農産品電子商務白皮書(2014)》指出,農産品電商的發展趨勢之一就是從個性化店舖到品牌化賣家。”在峰會的“圓桌對話”環節中,阿里巴巴集團研究院高級專家、阿裏研究院農村電商研究專家張瑞東表示,在這個方向下,“小而美”的賣家會繼續發展,新的網際網路品牌也將不斷崛起,如三隻松鼠、百草味等年銷售額達10億元的賣家會更加常見。

  網際網路+戰略助推農村電商發展

  “農産品電商需要高度重視物流體系的建設,將實體渠道和電商渠道融為一體,也就是走o2o的道路。沒有線下實體服務的農業電商,終將難以為繼。”夏商集團電商負責人李東陽的這個觀點得到兩岸農業電商“大佬們”的認同。大家一致認為,在大力推動網際網路+戰略的背景下,農産品電商已經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未來必將從深層次上改變農業發展的大環境,舊的農業生産模式和利益格局都將被打破,一個新的時代將到來。

  本次峰會上,第一屆福建電子商務創業創新大賽也正式宣告啟動。峰會結束後,台灣嘉賓還參觀了廈門馬上行電商公司、廈門百利種苗公司、漳州燦坤實業有限公司、太龍(福建)商業照明有限公司、中國綠寶集團等企業,與在廈臺商、閩籍企業家們圍繞“‘一帶一路’下的青農合力”主題交流了農業電商創業體會及未來合作發展方向。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