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長春:確保降價後供熱品質不降低

  • 發佈時間:2015-11-06 07:01:3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針對供熱價格調整,10月30日,長春市專門召開聽證會,居民住宅供熱價格按建築面積擬由29元/平方米下調到27元/平方米,降價幅度6.90%。結果將於近期公佈。

  74歲的市民薛可興是聽證會代表之一。他表示,希望相關部門能夠責成供熱企業把設備成本、人力成本、煤炭成本等數據公開,“只有準確的調查數據和結果,才能讓市民滿意”。

  長春房屋供熱面積2.14億平方米,由168家企業供熱,在2008年煤炭價格達到歷史最高值時調至現價,其中居民供熱29元/平方米,機關事業單位33元/平方米,經營場所36元/平方米。168家供熱企業平均供熱成本是每平方米27.82元,有1.12元/平方米的利潤。按國家發改委和建設部發佈的《城市供熱價格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成本利潤率不高於3%,大概利潤就是1元左右,可見供熱費有下降空間。

  降價基礎是構成供熱最大成本的煤炭價格有所降低。加之,近幾年長春市實施“暖房子”工程,改造鍋爐和管線,使供熱企業成本平均每平方米降低3元左右。

  記者了解到,絕大多數市民對熱費降價的期待來自於煤炭價格的下降,而不掌握其他情況。有消費者代表在聽證會上認為有更多下降空間。長春市發改委價格調控監督處處長邵樹權説,政府部門的職能是監督供熱企業為百姓提供高品質、低價格的供暖服務,但也要平衡企業成本與百姓期待間巨大的落差。他認為,公開、透明是公平的前提,百姓的權益是第一位的,同時也要考慮企業消化降價的承受能力,讓其有合理的營利,保證提供高品質的供熱服務,實現可持續發展。

  “算大賬有降價空間,但因供熱企業的供熱方式不同而成本各有不同,其中熱電聯産供熱成本為21.55元,純燃煤鍋爐成本為28.21元,兩種並用的混合供熱企業成本為26.35元,這是2014年的成本賬,意味著如果每平方米供熱價格降價2元的話,第二種供熱方式將因成本劣勢被擠出市場。”邵樹權説。

  長春房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房屋供暖總公司是長春市最早的專業供熱企業,供熱面積達670萬平方米,規模排在長春市前10位,是10月30日聽證會的6家參會企業之一。該公司財務部長姜鋼告訴記者,“我們是純鍋爐供熱方式,目前基本能收支平衡,如果供熱費降價2元/平方米,意味著我們今年將虧損1340萬元左右。就自身來説,出路只有挖潛”。

  幾家供熱企業接受記者採訪時都不約而同地談到“綜合成本”。他們解釋説,比如政府要求對低保戶要讓供熱企業承擔15%的熱費,其餘的政府兜底。每年政府還要求企業提前供熱,一般前後加起來有10天左右。其他還有維修成本,每年每平方米約1.7元,管網投入、設備維修等都是成本。

  長春市價格監督檢查局成本調查監測所作為第三方,對全市供熱價格進行監審,長春市發改委最後認定的價格是:全市供熱企業單位平均收入為28.94元/平方米(含商業類等),單位平均成本為27.82元/平方米,平均單位利潤為1.12元。其中燃煤鍋爐虧損2.27元/平方米,混合供熱單位利潤1.31元/平方米,熱電聯産單位利潤為7.39元/平方米。對158家純鍋爐供熱企業來説,這個冬天必定是難熬的。

  降價會否影響供熱品質?這也是聽證會上消費者最為關注的事情。邵樹權記下了聽證會上18個方面的品質問題和預計産生的困難,表示不管成本有何變化,供熱品質是紅線,仍然堅持室溫不低於18攝氏度的標準,還要爭取22攝氏度以上的舒適溫度。將根據居民訴求情況,結合供熱規劃,持續推進資源整合,逐步取締供熱管理水準低、供熱品質差的供熱單位,以規範市場秩序,促進供熱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還會利用整合的機會推進先進的供熱方式,改進小鍋爐單純供熱方式,促進供熱環節的環保節能。

  邵樹權表示,政府已經作了預案,預防可能出現的極端嚴寒和突發情況,特別是防止部分供熱企業中途退出。已經向大型企業發出指令,準備進場接盤。財政部門也準備了應急保障資金,適時適當補貼困難企業,保證居民供熱需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