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個人海外代購那些事兒
- 發佈時間:2015-11-05 20:29:42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海外代購遭封殺”的傳言讓海外代購行業又火了一把。儘管海關總署對此已進行辟謠,但由此也引發了眾人對海外代購行業的濃厚興趣。究竟個人從事海外代購是否真如傳言一般,只需簡簡單單做個照單拿貨的搬運工就能獲取一筆數量可觀的收入?針對海外代購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包裹丟失等問題,是否有必要通過專門立法進行規範?記者通過調查,帶您走進個人海外代購行業,深入了解真相。
不知不覺中,微信朋友圈火了,在朋友圈從事海外代購也火了。與此同時,伴隨而來的問題也層出不窮。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海外代購市場的交易規模超過700億元,2014年市場規模超過1500億元。海外代購已不局限于簡單的生活用品:由單一名牌箱包到一時成名的海外奶粉到生活用品再到奢侈品的崛起,甚至消費者所用商品都可通過海外代購實現。有研究機構預計,到2018年,中國海淘人數將達到3560萬人,海淘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儘管個人海外代購行業有一定利潤可圖,但真正做好這一行業並不容易。此外,針對海外代購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包裹丟失等問題,目前尚無專門的法律規範,建議消費者謹慎購買。
有利可圖,但並不容易
在某外貿公司工作的85後小郭常駐澳大利亞雪梨,受周邊同事影響,他也幹起了海外代購的買賣。按他的話來講就是“全品類代購無死角,什麼火賣什麼”。於是,大到寇馳等知名奢侈品,小到護手霜、指甲鉗,都是小郭的代購對象。
起初,除了賺錢,小郭還想把真正好的海外産品介紹給朋友圈裏的朋友,甚至有種把代購當成第二職業的衝動,但現實證明,在海外口碑甚佳的産品在國內不一定有市場,真正“火”的産品仍是德運奶粉等享譽全球的品牌。
“我認為這同選擇代購的消費者群體有關。在我做代購這兩年零四個月裏,到我這裡訂貨的都是女性,她們選購的産品主要是化粧品、服裝、首飾、箱包等奢侈品。這些人在訂貨時往往不是從産品功能性方面考慮,而是盲從於品牌效應。”小郭説,“知名品牌有限,産品也有限,但周圍從事代購的人卻有增無減。於是,個人代購之間的競爭也越發激烈,現在主要是靠著‘薄利多銷’,賺個匯率差價。”
90後女孩葛燕燕此前也同幾位好友一起聯合搞過代購,當時她們還進行了詳細的分工。比如身處國內的葛燕燕主要負責宣傳和小範圍配送貨;身處海外的幾位好友則分別負責不同産品的採購,最後團隊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利潤分成。然而,這一計劃終因配合不佳而夭折。“從事個人代購最好親力親為。如果非要同他人配合,對方必須是自己的直系親屬,否則雙方難以擁有較高的信任度。此外,在購買産品時,要謹慎選擇産品的渠道,産品使用方法也需了解清楚,並用中文標明,代購可能直接威脅到消費者生命健康的保健品等時要更加慎重。”葛燕燕説。
監管有限,服務待提升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代購領域中存在不少灰色地帶,代購違法行為屢見不鮮,因此關於海外代購被封殺的傳言也屢屢出現。針對近期“封殺海外代購”的傳言,海關總署表示,並沒有對所謂“海外代購”郵件採取特別措施,所有監管均依據現行法律法規進行。
對此,做代購的小郭表示,在代購圈子裏,大部分人對此表示理解。小郭告訴國際商報記者,徵稅對主要從事奢侈品代購的代購者來説影響確實不小,但對於主要從事小額産品代購的代購者來説影響有限。即便如此,小郭在郵寄代購商品時也會精打細算,並把這一情況同國內訂貨者説明。同時,小郭開始調整代購産品種類,比如增加幼兒玩具、中檔護膚品和服裝等中低價産品的代購。“從今年的代購情況來看,約有90%的商品郵寄回國,10%的商品則是靠我過節回國探親時‘人肉’帶回。這類産品主要是價格比較高的首飾,其中也偶有奢侈品。”小郭説,主要是為了避免貴重包裹丟失。
對此,留學日本、同樣從事代購的楠女士則呼籲,物流系統的服務也有待提升,奢侈品寄送丟失或被快遞掉包的情況並不罕見。“對於
價值比較高的産品,我們就不願意選擇郵寄,而是希望全程盯著産品,保證其順利到達訂購者手中。”楠女士説。
專家説法
維權困難,專家建議謹慎購買
目前,尚無針對個人海外代購的專門法規,僅靠從事海外代購的個人自律,導致消費者在購買代購産品時維權困難。專家建議,國內消費者通過代購購買海外産品時要謹慎,同時相關監管部門也應把這種“個人賬戶式”的網上行銷行為儘快納入到法治的框架當中。“不排除未來會針對個人海外代購立法的可能,但目前更應利用現有法律調整相關政策。”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與權益部分析師姚建芳對國際商報記者説,“個人代購作為網際網路時代涌現出的一項新型商業行為,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少待解難題,比如食品安全、物流運輸等。以物流為例,海外代購的包裹分為國內和海外兩部分。若是出現問題,國內部分仍能按照國內有關法律進行維權,但海外部分比較複雜,特別是各國相關法規存在差異。因此,我建議相關部門根據現實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政策微調,加強監管。”針對消費者維權困難,姚建芳建議國內消費者不要盲目信賴海外産品,特別是保健品和藥物,一旦買到假貨,後果不堪設想。
遼寧亞太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現階段尚不涉及專門立法的問題。因為現有的監管和法律規定完全可以促使相關制度進行調整,從而對個人海外代購進行規範、監管。立法本身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不是出現了新現象或新問題就要盲目立法,而是應觀察事態整體發展,等其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再考慮立法。因此,有關部門應該仔細觀察個人海外代購的發展狀況,總結規律性問題,將現有法規予以靈活運用。”
此外,董毅智表示:“海外代購更多的是體現委託代理的關係,一旦出現問題,雙方應按照‘有約從約,無約就依法’的方式處理。所依照的法律應是《民法通則》和《合同法》,而不應完全依照適用於一般企業和經營者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産品品質法》。”
最後,董毅智呼籲,在微信朋友圈內從事海外代購的個人要加強自律和內部監管,監管部門也應把“個人賬戶式”的網上行銷行為儘快納入到法治的框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