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應以品質代替速度作為經濟考量指標

  • 發佈時間:2015-11-04 01:00: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目前中國勞動力綜合成本是印度和越南的三倍以上。這五年來,我國出口加工産業,也就是勞動密集型産業始終在轉移,主要是印度和越南。

  ●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需要一個新的基建網路和架構,而這個網路和架構需要國家在基礎建設設施上面進行大量投資,這將徹底顛覆現在的機制。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在近日舉行的“2015金磚論壇暨第四屆全球房地産金融峰會”上就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預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高速增長的時代結束了

  林採宜表示,從宏觀經濟來看,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長都是總量放緩的過程。今年三季度GDP增幅達到6.9%,創十年來新低,未來五年還會繼續不斷創出新低。也就是説,高速增長的時代結束了,經濟進入新的增長階段。

  不斷創新低的增長是不是就一定不好?經濟就一定很差呢?林採宜並不這麼認為,“速度是中性的,增長的快和慢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增長的品質。保增長保的是就業,中國90後人口數量比80後少了近40%,這是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的人口斷層。這個人口斷層延續到20年以後造成了新進入職場的勞動力大量減少。在這種情況下,保就業並不難,增長速度也不需要像過去十幾年60後、70後生育高峰那樣不斷製造新的就業崗位。人口結構決定未來五年中國就業增長率相對壓力比較小。”

  林採宜認為,未來五年中國宏觀經濟將一直處於轉型過程中,第三産業增長速度明顯超過第二産業的製造業。整個産業結構和就業特徵也決定了“十三五”期間中國就業壓力不大。“既然就業壓力不大,那麼增長的速度就不一定要7%或者6%。我認為,2016、2017經濟增長可能在6.5%以上,2018年以後就在6.5%以下了,增長速度逐漸下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從高峰值超過10%—11%跌到6%,即使到了6.5%也是比較樂觀的增長速度。”林採宜強調。

  關於增長結構,林採宜認為,從整個宏觀經濟發展結構變化來看,2012年開始改善的勢頭已出現端倪,2012年第三産業的增長速度首次超過第二産業。2013年第三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增加值超過了第二産業,2014年和2015年第三産業的增幅繼續擴大。到了今年上半年,第三産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已經達到51%以上,佔據半壁江山。中國逐步從工業時代過渡到後工業時代,從以製造業為主拉動的增長轉向以服務業為拉動的增長模式。

  跟它同時發生的還有一個重要現象,2015年1—9月份,單位GDP的能耗同比下降了5.7%,2014年這個數字是4.8%。也就是説,隨著製造業和第三産業佔國民經濟中比重的變化,單位GDP的能源消耗在不斷下降。通俗地講,“經濟黑色的部分在退,綠色的部分在加強”。所以説,過去五年是中國經濟以速度換品質的過程。發電量和GDP增長背離,煤耗的下降和發電量的背離,都説明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在悄然發生轉變。

  中國經濟增長將有新特徵

  林採宜表示,以品質來代替增長速度作為未來增長的目標和考量指標,應該是更加合理的。她認為,隨著以速度換品質新的時代到來,未來有幾個明顯的特徵值得關注。

  第一,投資拉動的增長時代終結了。很多人會關心明年的房地産會怎麼樣,製造業會怎麼樣,我認為,明年的投資增長速度還會繼續下行,首先是房地産。今年3月30號以來,地産新政促進了房地産市場的回暖,尤其是一線城市地産的回暖,但是銷售回暖的同時沒有帶動投資的增長。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房地産投資的增長速度仍然為負,也就是説地産投資仍然在下行。

  為什麼開發商不敢拿地,不敢大批量增加新投資?是因為從全國範圍來看,人口和地産存量比例已嚴重過剩,供過於求現象在未來人口結構的變化過程中會越來越嚴重。我們測算過,從2013年到2020年,每年的結婚對數將從1300萬對減少到800萬對。人口結構的變化帶來剛需逐年減少,而且消化現有地産存量也需要時間。

  房地産銷售沒有帶動投資是好現象,説明瞭地産商的理性。銷售回暖改善了房地産商的財務狀況,也就意味著資金鏈斷裂和債務違約的風險在下降,銀行的壞賬比例也會有所下降。這就是房地産新政帶來的地産銷售回暖給地産方面帶來的影響,主要是財務方面的影響,而不是投資的新增。

  從企業的固定資産投資來看,也處於下滑狀態,而且未來還會繼續下滑。從今年最新發佈的GDP指數來看,GDP平減指數是負的。上個禮拜中國人民銀行“雙降”後,現在的基準利率達到1.5%,上一期是1.6%,如果再來看CPI,就會發現是負利率,也就是説,中國事實上已進入通縮時代,在通縮時代製造業的投資是很難迅速增長的。所以説今後兩到三年,尤其是明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一定會繼續下滑。從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10月份製造業PMI指數來看,也説明企業對未來增長信心是非常弱的。只要增長的信心偏弱投資就會偏謹慎。整體來看投資不會再成為未來增長的動力,政府的基建投資是在增加,但是佔比只有22%,並不足以對衝佔國民經濟比重33%和23%的製造業和房地産的下行。

  第二,出口增幅下行趨勢短期內也難以逆轉。人民幣會在基本穩定當中緩慢下行,可能會有所波動。只要人民幣的匯率沒有出現大的貶值,出口增長很難有效回升。2010年以來出口貿易逐年下降跟兩個因素有關,一是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目前中國勞動力綜合成本是印度和越南的三倍以上。這五年來,我國出口加工産業,也就是勞動密集型産業始終在轉移,大量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到印度和越南。從這麼大的勞動力成本差距可以看出,這種轉移很難逆轉。二是中國與日本和歐盟的出口也是節節下滑。這種下滑與人民幣兌日元升值有關。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基本保持穩定,這導致人民幣兌日元和歐元被動升值或者間接升值了30%—50%。在這種情況下,導致了中國對日本出口貿易直線下滑,對歐盟也是這樣的。正是因為匯率的間接升值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中國出口下降趨勢短期內難以逆轉,這也決定了中國未來貿易預期不容樂觀。

  經濟增長動力在於消費

  對於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什麼?林採宜認為關鍵是消費。從整個就業市場來看,即便是根據今年上半年的數據,基本上也是供求平衡,沒有出現明顯失業增長的跡象。而且,居民工資的收入水準實際上還在快速上升,第三季度低端勞動力,也就是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水準超過了GDP。所以,總體來看,居民的收入在穩定增長,而且增長的速度超過GDP的增長速度。在這種情況下消費的增長也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另外,從人口結構來看,目前40歲—50歲的人群,既有消費慾望,又有消費能力,這部分人群在人口結構中佔比相當高。

  “從消費上來看,可能讓人覺得增長率並不高,大概只有百分之十點幾,可是看看貿易逆差就知道了。2012年以來,整個貿易逆差始終呈擴大趨勢。這個趨勢很容易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印證,我們看到今年國慶節,在日本的東京等一些主要旅遊城市到處是購物的中國遊客,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看到大量的橫幅標語歡度中國的國慶和中秋,全世界都在歡度中國的國慶和中秋,這意味著中國已經是消費大國,但是大量的消費能量落在海外。在國內的國際收支表上體現出來就是貿易逆差不斷擴大,這個貿易逆差就是中國的消費潛力。”

  林採宜認為,未來增長還有一個動力就是綠色經濟。今天通訊網際網路受到普遍重視,但是能源網際網路才是真正改變整個國家發展模式的動力。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需要一個新的基建網路和架構,而這個網路和架構需要國家在基礎建設設施上面進行大量投資,這將徹底顛覆現在的機制。這一塊改革是“十三五”期間發展很重要的動力。“十三五”經濟發展表面上來看是消費,本質上是制度紅利的釋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