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元店 “中國製造”為何披“洋皮”
- 發佈時間:2015-11-02 03:31:12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實習記者 陳雪檸
一説起十元店,不少人馬上就會想到店舖門口大喇叭的吆喝:“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十塊錢你買不了吃虧,十塊錢你也買不了上當”。傳統的十元店大多開在路邊,店內物品來自各大批發市場,品質良莠不齊,擺放雜亂,雖然價格便宜,但許多消費者仍是望而卻步。尤其是隨著近年來網路購物的井噴式發展,這樣的零售店舖也越來越不景氣。
近來,一家標榜“十元均一,優質生活”的連鎖零售店舖在全國引發熱議,據了解,本市已有近50家分店,並處於不斷擴張的趨勢之中。
“網上買這些小百貨運費太貴,實體店裏能一站購齊很方便。”不少消費者表示。但是,被大家調侃為“升級版”十元店的名創優品讓消費者很糾結:明明是“中國製造”,為什麼一定要披上日本品牌的“洋皮”,並“山寨”其他品牌的外包裝呢?
雜貨舖開到商場裏
與一般的十元店走低端路線不同,名創優品的門店大多開到了大型商場、商業步行街中。店舖環境寬敞明亮,貨品陳設整齊有序,大多數商品都貼著名創優品的商標,商品種類也囊括了生活百貨、家居用品、護膚美容、數位配件等,價格卻和普通的十元店相倣。
“在外面看讓人很有逛一逛的衝動,裏面的不少東西感覺性價比挺高,也比較實用。這些小東西平時想買經常找不著地方,路邊攤的不敢買,網上購買又不能應急,這樣的雜貨舖還是很需要的。就是不知道品質怎麼樣,回去用一用才知道。”剛在廣渠路家樂福一層的名創優品消費了一百多元的張女士説道。她買了一套十元的改錐工具、幾根十元的手機數據線和一些廚房用品。
記者走訪了幾家名創優品的門店,店內消費者絡繹不絕,甚至常常出現排隊付款的現象。上班族小李透露自己每週都會逛一次,“從地鐵站出來,經常順手買點有意思的小玩意兒,反正價格不貴。”“升級版”十元店似乎已經培養了不少粉絲。店內購物者多為年輕女孩,小飾品、家居小物件等備受青睞。
不過,記者觀察到,在護膚美粧的幾個貨架前,不少人卻是拿起來看看,猶豫一會兒又重新放回,感覺有些糾結。
“十塊錢的護膚品真不太敢往臉上抹,十塊錢的香水比花露水還便宜,靠譜嗎?”兩個同行的女孩一邊逛一邊聊著天。“聽説是日本品牌,不過這香水包裝很眼熟,跟雅頓綠茶太像了。”
“日本品牌”成噱頭
記者在店內看到,大多數商品標簽上都寫著品牌商為“株式會社名創優品産業”,地址也在日本,由廣東一家公司代理,乍一看似乎是原裝的日本貨。店舖模式也與日本著名的“100日元店”大創(DAISO)類似,店面設計簡潔明快,擁有大量産品並且性價比較高。
有消費者稱,在店內商品上看到“日本公司監製”以及大段的日文説明,上面貼著中文標簽。“很多進口商品的標簽都長這樣,因此也沒有特別注意下面的産地資訊。”實際上,店內大部分商品標簽上都寫著“Made in China”,産地為廣州等地。
名創優品號稱“日本品牌,全球連鎖”。在官網的介紹中,也明確寫著“2013年由賽曼基金攜手中國廣州財團引進,開始進駐中國。”但記者進一步調查就發現,日本商標比中國的註冊晚了半年多。也就是説,中國商標是2013年9月註冊,日本的則在2014年4月。既然中國商標註冊在先,那又何談是從外國引進的呢?
目前,名創優品在日本只有4家店舖,在日本眾多的“100日元店”、“200日元店”中並不出彩,而在中國店舖已達到數百家,再加上企業9成左右商品均為“中國製造”,實質上是一種“國貨貼洋牌”的做法。有消費者抱怨,“所謂日本品牌、日本品質更多是一種噱頭,你要認真就輸了。”
“國貨貼洋牌”不止一家
“偽文化,真生意。現在服裝家居都喜歡來個義大利標簽、日本標簽、法國標簽,包裝成格調很高、很有文化內涵的樣子,其實也不過了了。”一位網友留言説。
其實,早在2011年,就有不少品牌因涉嫌“貼洋牌”而遭到質疑。以味千拉麵為例,據了解,當時的味千中國官方網站上介紹稱,“味千拉麵”店始創于1968年,發源地是日本九州島的熊本。不少消費者看到店名以及托盤功能表上的日文也一直以為這是一家日本拉麵店。後來有媒體調查發現,味千其實是中國最大的快速休閒餐廳連鎖經營商之一。
“如果品質過關、物美價廉,到底是進口牌子還是國産牌子我倒不怎麼在乎。”張女士説。“不過,既然是中國製造,我倒覺得踏踏實實做一個響噹噹的國産品牌更好,何必非傍個洋牌呢?退一步説,如果東西不好,行銷再花哨也沒有用。”
對此,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認為,中國的自主品牌發展目前還比較薄弱。“很多企業底氣不足,一説到品牌就發虛”,因此常常通過“模倣”、“克隆”來迅速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希望等待時機成熟再慢慢發展自己的特色。
洪濤表示,在有效的監管下,對於傳統行業裏的新生業態可以給予一定的發展空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