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精準滴灌 脫貧邁大步
- 發佈時間:2015-10-29 06:33:26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果沒有政府扶持,我這輩子恐怕都脫不了貧!”説這話的是四川仁壽縣大化鎮水利村村民韓桃英。韓桃英家庭情況特殊,自己是殘疾人,丈夫已去世,上有70多歲的老人,下有兩個孩子上學,只有4畝多地,前些年家庭年現金收入不到2000元。
最近3年,韓桃英家的收入有了很大改觀:每年有純收入17000多元,其中,5000多元來源於土地流轉,另外12000元則來源於入股村裏辦的龍門生豬養殖合作社的分紅。在這個合作社裏,有韓桃英通過無息貸款等方式籌得的4萬元股金。
仁壽縣委改革辦副主任楊學文介紹説,生豬養殖合作社是縣裏對扶貧資金實行的一項創新,目的是讓像韓桃英這樣的極端貧困戶既參與項目建設,承擔脫貧致富的主體責任,又能直接從政府的扶貧投入中得到更多收益。目前,這個合作社運作良好,已有145戶500多人通過項目穩定脫貧。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進一步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取得明顯成效,全省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750多萬人減少到497.65萬人。但四川仍然是全國扶貧攻堅任務最繁重的省份之一,到2014年底,農村貧困人口占全國的7.1%,貧困村數佔全國的9%。
為此,今年4月,四川省委組織省市兩級相關負責同志用近1個月時間,深入160個有扶貧任務的縣(市、區),到鄉到村到戶集中開展專項調研,全面摸清了貧困底數和扶貧開發情況,梳理出6個方面128個問題,提出221條意見建議。在此基礎上,省委召開十屆六次全會,形成《關於集中力量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並提出,按照“五年集中攻堅、一年鞏固提升”要求,全省每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萬人左右,到2020年全面消除絕對貧困,497.6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501個貧困村和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四川省在調查中發現,497.65萬農村貧困人口,各有不同的致貧原因,為此,四川省明確提出“六個精準”的基本要求,即聚焦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做到對象精準;到村到戶精確配置和投放扶貧資金,做到資金使用精準;把扶貧項目規劃落實到村到戶,做到項目精準;因村施策、因戶施治,逐村逐戶制定差異化的幫扶方案,做到措施精準;加強幹部駐村幫扶,選派貧困村第一書記,做到駐村幫扶精準;完善扶貧工作考核評價體系,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做到脫貧成效精準。針對不同情況,深入探索創新扶貧體制機制,以經濟發展為帶動力量、以開發扶貧為根本途徑,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幫扶與農民主體作用相結合、普惠性政策與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相銜接。
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已連續精準實施了“五大扶貧工程”:一是實施基礎扶貧。兩年來全省貧困地區新改建農村公路3萬公里,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68.1萬人;二是實施新村扶貧。全面啟動藏區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烏蒙新村建設,惠及貧困群眾30萬戶、130萬人;三是實施産業扶貧。突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增收富民産業,佈局了60個現代農業、40個現代林業、40個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建設;四是實施能力扶貧。特別是在藏區和彝區實施“9+3”免費教育計劃,在阿壩、甘孜州實施15年免費教育取得實效;五是實施生態扶貧。“五大工程”為貧困地區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中,四川各地從體制機制改革方面積極探索,亮點突出:地處秦巴山區的廣元市探索構建資産收益扶貧新機制,按照扶貧資金“精準識別,雙重配股,動態管理,脫貧銷號”辦法量化股權,把用扶貧資金建成的塘、池、堰實行股權量化到貧困戶管理,實行責權利統一,脫貧後量化的扶貧股收歸集體備用;樂山市引導貧困村、貧困戶與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開展股份共建合作經營,以貧困村集體資産、貧困戶承包土地和個人財産折價入股,使貧困戶的財産性收入大大增加;四川省國稅局在對口幫扶劍閣縣紅雙村工作中,從最初的給錢給物、修橋修路,到著力提高幫扶農戶發家致富能力,扎紮實實解決發展的深層次問題。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