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追趕中的美麗蝶變

  • 發佈時間:2015-10-28 05:33:10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侯若志

  秋日的陽光輕柔地灑在蘭州黃河風情線,62歲的汪雲清老人手裏攥著一個環保袋,沿路撿拾著紙屑、塑膠袋等垃圾。

  “我生活了半輩子的這座城市,變得越來越美麗了。我們居住在這個大家庭,有責任呵護這份美麗。”望著眼前奔流的黃河、周邊靚麗的景致,老人感慨地説。

  美麗金城我的家!從始於上世紀90年代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到眼下開展的“五城聯創”,這些年間,在“趕考”全國文明城市的行列中,蘭州市一直在追趕。幾次與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失之交臂,不論是決策者還是普通市民,並沒有失意消沉,而是搜尋差距、反思不足。

  “其實多年創建實踐中,我們既看重城市‘得牌’,更看重群眾得益;既追求創建受獎,更追求群眾受惠。”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虞海燕的一席話,道出了蘭州創建文明城市的努力方向。

  民意所向,民生所指,才是文明所在。秉承“為民、靠民、惠民”的創建思路,蘭州市明確提出:全國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指標,是民生;最重要的標準,是民意。

  在“建設文明程度一流新蘭州”的目標召喚下,蘭州人以更清醒的認識,更飽滿的熱情,更大的創建力度,參與並感知著這座古城因文明創建而發生的美麗蝶變。

  建宜居城市,謀環境巨變

  上世紀90年代始,蘭州市和國內不少城市一樣,深陷“大城市病”:土地資源緊缺,人口激增,交通吃緊,污染加重……

  空氣特差、車多路擠,在這樣一座城市工作、生活,市民能沒個怨氣、煩惱嗎?

  民有所呼,我必有應。為此,蘭州市多方籌措資金,全面展開“治污染”“暢交通”行動。

  面對籠罩在城區頭頂多年的黑“鍋蓋”,蘭州市把大氣污染治理列為最大民生,壯士斷腕,全面打響大氣環境治理整體戰、攻堅戰。

  加快企業“出城入園”,淘汰落後産能、工藝和設備,開展節能減排工作,推行清潔能源改造……從2011年起,蘭州市擠出27.8億元,對燃煤供熱鍋爐進行“換血式治理”,實現主城區燃煤鍋爐及污染“雙清零”。

  艱苦努力,換來了天藍水碧,蘭州市穩定退出全國十大污染城市行列。

  “以前從蘇州回蘭州探親,住幾天就待不住了,空氣太差了。沒想到家鄉現在是天藍藍、水清清,真捨不得離開。”沐浴著母親河畔的習習清風,正在馬拉松文化主題公園健身步道上跑步的王馨動情地説。據省、市衛生疾控部門統計,2013年至2014年冬季採暖期,蘭州市城鄉居民呼吸系統疾病就診病例比上年下降27.33%,就醫費用下降47.4%;2015年2月,2014年至2015年冬季供暖期,兩項指標同比下降18.18%和38.39%。

  2014年8月,環保部在蘭州召開京津冀等14個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座談會,介紹推廣蘭州的做法並概括為“蘭州經驗”,認為蘭州的做法對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給出了答案,為全國重污染城市治污樹立了信心,對全國治污具有重要啟示意義。一年多來,先後有220多個城市來蘭州調研治污工作。今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調研組專題來蘭州調研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情況,希望把蘭州治理大氣污染的做法轉換成中央黨校教學案例,並在治污標準化體系制定等方面與蘭州開展合作。(轉3版)

  (接1版)

  針對日益擁堵的主城區道路,蘭州市實施“三年有效緩解、五年明顯改善”為目標的“暢交通”工程。城區道路大規模完善改造,184個“上跨下穿”工程開工,軌道交通、城市二環路、亞行貸款城市交通等項目齊頭並進,全省首條快速公交線路、黃河“水上巴士”航線運作,南山路全線通車,深安、金雁黃河大橋建成……初步形成的立體交通網路,使兩山夾一河的地形不再成為制約。

  為了將有限的錢花在刀刃上,蘭州市政府加大項目建設精準化。近幾年,每個項目開工前,都會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及建議。記者看到,今年180億元的城建大盤子中,絕大多數急民之所需,包括治污、供熱、防災減災、環境整治等86個民生項目。

  “創建文明城市不是搞形象工程,不是搞花拳繡腿,應該是實實在在為群眾辦事。我們所追求的文明城市,就是一個讓群眾生活更美好、更自信、更凝聚的大家庭。”蘭州市市長袁佔亭説。

  惠民利民,共用文明成果

  創建文明城市,不應該只有華麗的外表。為此,蘭州市既顧“面子”,又抓“裏子”,努力讓城市潔臉面、實根基,讓市民生活更加方便、舒適、滿意。

  偎依在母親河臂彎裏的金城,因水而名。但這幾年,在蘭州決策者心裏扎著一根因生活飲水污染而拔不出來的“刺”。

  “如果連最起碼的空氣、飲水等都解決不好,何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在今年9月11日召開的蘭州市政府常務會議上,袁佔亭擲地有聲,嚴厲批評工作中的“缺位”,要求以更加過硬的工作作風把民生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著力解決好大氣、水、交通領域及城市管理中事關民生的問題。

  蘭州市在全力抓緊老舊供水管網改造的同時,多方籌資開工第二水源地建設。2015年8月20日,總投資56.87億元的蘭州市第二水源地建設項目控制性工程——輸水隧洞工程在永靖縣開工。2016年底項目建成投運後,近期(2020年)每年將有2.77億立方米劉家峽水庫優質水穿山越嶺流入蘭州。

  走進皋蘭縣九合鎮,在總投資2.58億元、蘭州市首條規模化建築垃圾處理線項目工地上,工人們正幹得熱火朝天。項目負責人介紹,這是目前國內投資規模最大、配套設備最先進的建築垃圾資源化項目,建成後每年可處理建築垃圾200萬立方米。與此同時,2014年4月開工建設、總投資13.8億元的蘭州市迴圈經濟産業園垃圾處理園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發電項目,目前基本輪廓已清晰可見,項目建成後蘭州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將從6%提高到90%以上。2009年開始實施的城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項目目前已基本完成,蘭州城區污水處理率已提高到94%。

  在此基礎上,蘭州市大步向“智慧城市”邁進。

  輕啟按鈕,孤寡老人不出門便可享用熱氣騰騰的飯菜;手持市民卡,輕輕一刷,乘車、取錢、購物、繳水電費等輕鬆搞定;在社區衛生所拍片,可通過網路接收三級甲等醫院專家的會診……數字社區、智慧化交通、物聯網、車聯網等,在蘭州,這些已經實現或即將實現。

  2013年5月,集資訊資源共用、應急聯動指揮、社會綜合服務於一體的蘭州三維數字社會服務管理中心正式啟動運作。中心成立兩年多,已創新打造出“民情通呼叫熱線”“精品一刻鐘”“虛擬養老院”等一批享譽全國的民生服務品牌工程。

  點開蘭州市三維服務網,可實現網上辦事、查詢、服務、購物、繳費、諮詢、投訴等模組,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享受政府、企業、社會提供的優質便民服務。

  為了讓市民理順心氣,舒心生活,2013年,蘭州市整合資源,開通“12345”民情通呼叫熱線,統一受理市民在公共服務、生活服務和政府服務方面20大類200多項諮詢、求助、投訴和建議,並及時轉辦交辦到相關職能部門和單位,限定時間、限定標準、及時辦結,按時回復、按期反饋。據統計,截至目前,“12345”共受理建議、諮詢、投訴、求助、感謝等各類訴求達100余萬件,辦結率為99.42%,市民對“12345”民情通呼叫熱線滿意率達98.79%。“12345,有事找政府”這句口號已經實實在在紮根蘭州市民心中。

  論財政收入,蘭州在全國省會城市中很靠後。但近幾年,蘭州市結合創建文明城市,將新增財力大力投向就業、教育、食品安全、社會保障、低保特困家庭救助等民生工程,實施了棚戶區、“三無院落”、清潔能源、小街巷改造,“主食廚房”等一批事關百姓利益的項目。

  以惠民利民作為創建的原則和宗旨,蘭州,正在成為一座充滿生機活力、人文關懷的城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