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你不知道的池塘種稻

  • 發佈時間:2015-10-26 08:30:5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池塘種稻和稻田養殖不同。池塘種稻促進漁(蝦、蟹等)稻共生,既提高經濟、生態效益,又是實現稻穀增産的一種新途徑;而稻田養殖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增加水産品産量、稻米品質,但由於養殖稻田需要開挖環形溝、蓄水池等(約佔田面10%),實際上減少了水稻種植面積。

  池塘種稻需要高稈、壯稈型水稻品種,而稻田養殖對水稻品種來説沒有變化。

  稻田養殖技術已經十分成熟,而池塘種稻需要深入研究。

  水稻新種法

  深水稻:分為浮水型和深水型,全球深水稻種植面積總計約為1.8億畝,主要分佈在南亞和東南亞。廣東的大禾、湖北的青粘、湖南的麻粘、雲南的花高腳都屬於深水稻。

  浮床稻:運用無土栽培技術,以泡沫板等材料為載體,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在自然水域水面上進行的種稻法。水上種稻是我國著名遺傳育種學家徐冠仁的重要創見。

  池塘稻:池塘專用稻品種直接種植于池塘底泥上,隨水産動物生長而逐步抬高水位,實現魚稻共生而成熟收穫。

  特點是什麼

  株型高大:1.2~1.5米高,適合在0.5~1.5米左右的養殖池塘種植。

  莖稈粗壯:比普通水稻莖稈粗1~2倍,稈皮壁厚且硬,不易倒伏。

  根系發達:葉片大而長,生物産量大,根系發達,每個節間長有發達的水生根,高效吸收底泥和水體氮、磷肥,凈化能力強。

  好處有哪些

  增效:增糧增收,提質增收,節本增效。增糧:目前已實現畝産600斤。若全國有1/4的養殖池塘種植水稻,則水稻面積可以增加1000萬畝,相當於2010~2014年全國水稻增加面積的總和。

  生態:促進光溫水土肥綜合利用,減少面源污染。與不種稻池塘相比,種稻池塘總氮均值降低70.6%,總磷均值降低85.1%,化學需氧量均值降低62%。

  應該怎麼種

  塘體準備:最好是“回”字型,中間略高。種稻密度:按照畝池塘種植60%,株間距0.5x0.6,畝種植水稻2000株左右。

  茬口銜接:在曬塘後,採取催芽直播、育秧移栽種植。在一定水位塘體,可採取營養缽育苗、拋秧。

  設置防逃網:養殖中華絨螯蟹的池塘,在稻苗成活前,用防逃網將稻與蟹隔開;在秧苗健壯後打開防逃網。

  水位咋控制

  移栽期:30釐米以下,利於紮根、返青。分蘗期:30~40釐米,利於分蘗成根。拔節孕穗期:80~90釐米,防控二化螟、三化螟。

  成熟期:100~120釐米,有效防控稻飛虱。

  模式有幾種

  目前池塘種稻的主要模式有:

  青蝦+水稻;

  南美白對蝦+水稻;

  小龍蝦+水稻;

  黑魚+水稻;

  羅非魚+水稻;

  甲魚+水稻;

  黃顙魚+水稻;

  沙塘鱧+水稻;

  河蟹+水稻。

  本版編輯整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