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養魚不換水種稻不施肥

  • 發佈時間:2015-10-26 08:30:5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王瑜

  一艘小舢板停泊在水稻叢中,開始泛黃的稻穗低下了頭,倒影在清淩淩的池水中清晰可鑒……近日,當記者來到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興甸街道山西村的池塘稻關鍵技術整合與示範基地時,池塘裏的小龍蝦已經收得差不多了,江蘇省南京市檀香山農業發展公司總經理陳榮林一家正期待著即將到來的另一份豐收。

  龍蝦塘裏種水稻,水稻更綠色,龍蝦少生病

  “去年第一年在小龍蝦塘裏種池塘稻,700多畝收了13萬斤大米,在朋友圈裏賣了6萬多斤,平均每斤12~13元。”陳榮林説,去年收穫完將秸稈全部粉碎還田,今年翻耕時又培肥了地力,池塘稻長勢比去年還要好。

  十二三元一斤,陳榮林的大米為什麼賣得這麼貴?“安全。”他告訴記者,池塘稻的肥料就是小龍蝦吃剩的黃豆渣和糞便,全生育期不施肥,由於池塘水環境能在一定程度上隔絕卷葉螟、二化螟、稻飛虱等害蟲,部分蟲卵也被水生植物吃掉了,所以也不用打藥,絕對綠色。

  江蘇省淡水水産研究所的試驗結果表明,高溫時節有水稻的池塘比沒水稻的水面溫度低2~3℃,池泥溫度也低1~2℃。“實際上降溫可能達到4℃甚至更高。”陳榮林告訴記者,“水溫高於25℃,小龍蝦的生長速度就會減緩。池塘種稻降低水溫,有利於小龍蝦長個頭早上市。”

  前來參觀的廣西水産技術推廣總站研究員胡大勝告訴記者,廣西從2013年開始在魚池中試種池塘稻,多點試驗結果顯示,池塘種稻對預防羅非魚鏈球菌病效果十分顯著,“有的試驗點去年種了池塘稻一點事沒有,今年沒種幾乎死光了。”

  如果有1/4的養殖池塘種植水稻,能增加水稻面積1000萬畝

  “淡水養殖,池塘裏不種水稻也要種水草,但和水草相比,水稻的凈化能力更強。”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方福平介紹説,養殖池塘水産品吸收的氮、磷僅佔投入總量的3%~25%;殘余養分中約有41.7%殘留在水體中、44%沉積在底泥中,因此去除底泥和水體中的冗余養分是水體凈化的關鍵。

  目前,池塘的生態修復方式以浮床種植為主,包括水上無土栽培水稻、蔬菜等,這些方式能夠吸收水體中的多餘養分,卻無法利用底泥。池塘稻直接種在底泥上,根系能夠吸收底泥和水體中的營養物質,並將光合作用産生的氧氣通過氣道輸送到根區,從而有效改善水質。

  2008年開始,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吳殿星與方福平合作,從專用品種和栽培技術兩方面入手研究池塘稻種植。作為農業部水稻專家指導組成員,方福平關心的不僅是水體的凈化,還有國家糧食的安全。“池塘種稻創新了水稻種植方式,是擴大水稻面積、提高穀物産量的有效途徑之一。”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若全國有1/4的養殖池塘種植水稻,則水稻面積可以增加1000萬畝,相當於2010~2014年全國水稻面積增加的總和。已有專用品種,但還面臨收穫難題

  對科研人員來説,創新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粳稻含糖量高,秧苗還沒有分蘗就被大閘蟹咬斷了根莖,那就細分共生技術;池塘種稻比例是50%好還是60%好,是種在中間好還是沿著堤岸種比較好,那就多點多模式比比看。

  從2008年至今,開展池塘種稻試驗示範塘體類型由少到多,養殖品種擴展到青蝦塘、黑魚塘、小龍蝦塘、甲魚塘、黃顙魚塘和螃蟹塘,參與的省份由浙江省逐步擴大到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等8省區。目前,“漁稻1號”和“漁稻4號”兩個池塘稻專用品種獲得我國植物新品種權保護,《魚塘專用稻種植技術規程NY/T2680-2015》的正式實施也標誌著池塘種稻有了行業標準。

  對廣大農民來説,最看重的還是效益。根據杭州市水産技術推廣總站對該市10個示範點的監測結果,該市共示範推廣池塘稻(青蝦、鱉、螃蟹、小龍蝦)面積1034畝,畝均池塘增收691.5元,總增收71.5萬元。2013年,江蘇省池塘稻種植面積只有10多畝,今年已經超過2000畝。

  “現在池塘稻收割還是以人力為主,但勞動力價格越來越高,該如何應對?”隨著推廣面積的擴大,機械收割的瓶頸越來越突出。“人工收穫費力費工,必須儘快突破。”方福平告訴記者,他們正在與農業部南京農機化所、江蘇泰州農機有限公司研討池塘稻機械收穫問題的解決辦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