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大倉"今秋豐收見聞:閒秧棚成"馬鈴薯房" 水稻田變"鴨池塘"

  • 發佈時間:2015-09-29 17:57: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許正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秋時節,“北大倉”三江平原處處可見豐收的景象。

  地處三江平原腹地的黑龍江雙鴨山市寶清縣青原鎮永紅村,村民胡老漢家在水稻喜獲豐收之餘,今年首嘗用水稻育秧棚種的馬鈴薯,收了兩茬更讓他驚喜連連。

  往年空蕩蕩的育秧棚內此刻正“熱鬧”起來:一株株翠綠的馬鈴薯秧苗整齊排列;秧苗下覆蓋的稻草,大大小小的馬鈴薯已經“抱窩”。

  “一棚能收2500斤,銷路不錯,算一算真是一筆‘意外之財’!”他笑説。

  在黑土肥沃的寶清縣,水稻是當地的主要作物,現代化的水稻育秧大棚在春季為農民搶了不少農時。但進入夏秋兩季,育秧棚往往閒置。由於棚內土地要保持平整,稻農們很少進行利用。

  去年,寶清縣農業園區的技術人員引入“馬鈴薯稻草覆蓋栽培技術”。手握著1個新摘的馬鈴薯,技術員商慶梅説:“稻農只需用馬鈴薯和稻草‘擺一擺、蓋一蓋、撿一撿’,操作簡單,又不用施肥噴藥。我們縣有14000多個育秧棚,如果能普及,該增收多少哩!”

  家住萬金山鄉方勝村的李太龍一家也因此嘗到甜頭。李太龍説:“以前,廢棄的稻草往往要燒掉,既污染環境又不安全。現在好啦,自家田裏的一部分稻草用來栽馬鈴薯,既環保又省力。”

  更讓李太龍一家欣喜的是家裏新種的兩坰“鴨稻”長勢喜人,即將收割。秋日午後的太陽正耀眼,陣陣秋風吹過稻田,顯現出一片片金黃的顏色。稻田一側的小路上,1座用木板搭的鴨棚分外顯眼,上面醒目地寫著“出售稻田鴨”。

  “1隻稻田鴨能賣到百元,今年的200多只鴨子基本上都賣完啦!”李太龍説。

  “鴨稻共作”是黑龍江農區多地的新嘗試:將鴨子養在稻田中,害蟲雜草供鴨子食用,糞便化為肥料,最大限度地將稻田利用。這種利用自然生態養種結合的方式受到農民歡迎。

  李太龍的父親李忠才説:“我們這一帶是三江平原富硒土壤帶,這種綠色富硒‘鴨稻’在市場上很受歡迎。今年這稻子保守點説能賣上15塊錢一斤,這個價格差不多是傳統水稻的10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