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竇曉利:董志垣上的“羊媽媽”

  • 發佈時間:2015-10-26 01:30: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貧困地區抓住人才第一資源,也就是抓住了科技創新創業的牛鼻子。2014年,科技部、中組部、財政部、人社部和國務院扶貧辦等五部門出臺《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援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實施方案》,正式啟動了“三區”科技人員專項計劃。

  按照方案,自2014年至2020年,每年計劃支援選派約2萬名科技人員到1268個“三區”縣提供科技服務、開展農村科技創新創業,每年支援“三區”縣培養2500名本土科技服務人員和農村科技創新創業人員。

  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集結號中,大批科技人員與“三區”群眾正攜手奮進在科技創業的大路上;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滾滾洪流裏,一座座窮山和一鄉鄉僻壤正加速轉變為朝氣蓬勃的希望田園。

  10月17日是第23個“國際消除貧困日”和我國第二個扶貧日,本報從今日起開闢《“三區”科技人員扶貧記》欄目,將帶讀者走近那些優秀的“三區”科技人員,記錄他們走進貧困鄉村的點滴,領略他們扶貧助困的情懷,點讚他們創新創業的夢想,分享他們帶領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愉悅,激勵更多科技人員走上創業扶貧的征程。

  ■“三區”科技人員扶貧記

  “最難的不是搞課題研究,而是讓群眾接受科技。”甘肅省慶陽市畜牧中心高級畜牧師竇曉利這樣認識扶貧。

  世界上唯一的一塊黃土高原在我國西北,西北典型的黃土高原在隴東,董志垣又是隴東黃土高原之最,它位於甘肅省境內中南部。

  在董志垣,每年竇曉利大量的時間都與養殖戶在一起;多年來,她的足跡走遍了慶陽市大部分的鄉鎮村組。

  “‘羊老師’來了!”,竇曉利去講課,群眾遠遠地給她打招呼。有時陪同的人不明就裏,連連解釋:“她不姓楊,她姓竇。”其實,好多熟知竇曉利的養殖戶風趣地稱她“羊老師”“羊媽媽”。

  這幾年,封山禁牧了,不讓羊出山了,群眾不會養羊了。竇曉利所到之處,“把羊當豬養”是她用來轉變養殖戶思想觀念的口號。群眾乍一聽,被逗得哈哈大笑,仔細一學,才發現其中蘊含著先進的科學道理。

  “竇老師講,好多人養的羊,天生沒有一個好“爸媽”(品種),後天沒有一個好地方(環境),更沒遇上好人家(管理),從小沒有過上好日子(營養),才知道我們養羊存在著很多問題。”養殖戶賈天喜説。

  山區群眾多粗放式養殖,竇曉利和課題組提出了“良種、良舍、良料、良法、良醫”“五良”配套技術,設計出羊舍建設圖紙,制定了科學的飼料配方和飼養管理辦法。每到一處,她都用幽默通俗的語言講解“五良”配套技術,免費發放書籍、挂圖等。

  作為農戶公認的畜牧專家,經常有養殖戶請她作生産決策、圈舍規劃、設計預算、市場分析。

  有一次,她去正寧五頃垣鄉一個羊場進行指導。進入羊場,她看到羊大小公母混養在一起,剛産的羊羔在寒風中哆嗦,圈舍內異味嗆鼻,忍不住掉下了眼淚。她對羊場的問題一一作了指導和培訓,回來後,連夜趕寫了《規模化羊場存在問題的改進建議》,對每一個生産環節,甚至連門窗的高度寬度、通風、朝向等細節都作了詳細闡述,分發到農戶手中。

  周圍人都知道她是個大忙人,一年中,她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山區農村,搞試驗、做調研,進村入戶為養殖戶授課指導。

  她埋頭于工作,幾乎沒有業餘時間。同事李青梅説,竇曉利性格外柔內剛,幹起工作是“拼命三郎”,更不計個人名利和得失。她經常是白天上班、下鄉,晚上回來照顧孩子,等女兒睡著了,已是深夜,她便要打開電腦,開始工作,經常熬到淩晨兩三點鐘甚至一個通宵。

  “對職業的忠誠是一種信仰,造福山區群眾是我追求的最高榮譽。” 竇曉利這樣認識工作。如今,慶陽市已成為全市畜牧領域屈指可數的權威專家,其工作成績和奉獻精神,得到了農戶的肯定和人民的讚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