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烏蒙窮山村 三年大變樣

  • 發佈時間:2015-10-25 05:38:3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迤那變化真快、真大。短短3年,群眾的生活就實現了大變樣。”日前,《經濟日報》記者在貴州威寧縣迤那鎮水塘村採訪,已在該鎮工作8年的鎮幹部楊光明對這幾年的扶貧開發成效,深有感觸。據了解,迤那鎮去年的貧困發生率已下降至11.28%,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則達到7035元,均優於貴州全省平均水準。

  位於烏蒙山區深處的迤那鎮,交通不便,生態環境惡劣,一直是貴州扶貧攻堅中難啃的“硬骨頭”。“儘管以往的扶貧力度也不小,但都是‘撒胡椒面兒’,項目、資金來了,大家都分點,雖説不能起大作用,但也能應個急。”迤那鎮鎮長穆春林告訴記者,隨著扶貧開發的深入,難度也不斷增大,必須精準施策,幫到最需要的人,扶到關鍵點上,方能收到良好成效。

  精準扶貧首先要準確識別貧困對象。2013年底,迤那鎮根據貴州省推進精準扶貧的總體部署,全面鋪開貧困對象識別工作。

  但要精準識別出貧困對象,並非易事。從面上看都差不多,尤其是近年來村民住房有了很大改善,必須走進農戶家裏去細看、細問、細了解。

  結合工作實際,迤那鎮探索出了“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的扶貧對象識別“四看法”。“一看房”,就是看農戶的住房面積、房屋結構、建房時間,通過住房條件估算其家庭年收入;“二看糧”,即了解農戶耕地面積及有效灌溉情況,林地和茶園、果園等商品經濟作物面積,按各种經濟作物的收入和市場價格計算其家庭年收入情況;“三看勞動力強不強”,主要是摸清農戶勞動力情況、家庭成員文化程度、年齡結構、身體狀況、外出打工狀況,估算家庭年收入;“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就是看農戶家中是否有各類學生,通過讀書對象情況估算農戶年支出。

  通過“四看法”,迤那確定了1610戶、5533名貧困對象。在村、鎮兩級公示後,建檔立卡,做到“戶有卡、村有賬、鎮有簿”。

  精準確定貧困對象之後,迤那鎮著手分析致貧原因,確定幫扶責任人,制定幫扶措施,打出了一系列精準扶貧的組合拳。

  “山裏的群眾眼界不夠開闊,要實現徹底脫貧,還得靠幹部多帶一程。”穆春林告訴記者,該鎮在扶貧攻堅中,組織“三支隊伍”扶真貧,為貧困群眾獻計出力,一戶一策,實現精準“滴灌”。

  第一支隊伍是幫扶幹部。去年,迤那鎮將165名幫扶幹部(包括省市縣的駐村幹部)整合組建成15支扶貧工作隊駐村聯戶,與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今年,該鎮再次組織547名幹部駐村聯戶,做到“村村有隊伍、戶戶有幹部”;第二支隊伍是村裏的“領頭雁”。在扶貧開發中,迤那鎮注重發揮好村支兩委幹部的作用。目前,該鎮的15名村黨支部書記的平均年齡為39.5歲,8名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在做好村寨發展規劃、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第三支隊伍是村裏的能人。迤那鎮結合各村的實際情況,重點扶持發展專業合作社、黨員創業帶富基地和培育示範引領型産業,積極培養種養殖和經商方面的農村致富帶頭人。

  在“三支隊伍”的幫扶下,迤那鎮扶持發展了36個專業合作社、8個黨員創業帶富基地,培育了15個示範引領型産業基地,500多名農民成為農村致富帶頭人。據了解,迤那鎮2014年列入脫貧計劃的360戶貧困戶,都不同程度地發展起了牛羊養殖、中藥材和蔬菜種植,在村鎮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走上致富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