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長盛基金急卸“包袱”國內首只ETF退市

  • 發佈時間:2015-10-23 01:00: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國內老十家公募基金公司之一,長盛基金近來日子過得並不光鮮。

  最新消息稱,國內第一例ETF——長盛上證市值百強ETF的退市已成定局,這只今年以來還是負收益的ETF基金早已成為了公司急於卸下的“包袱”。不僅如此,今年4月新成立的長盛轉型升級主題基金,剛過滿月即告虧損5.98億元,這也讓長盛基金大失臉面。

  面對基金業績的慘澹和規模的不斷縮水,長盛基金此次斷臂求生,並沒有讓市場感到太多的意外。

  國內首只ETF基金清盤

  近日,長盛基金髮佈公告稱,長盛上證市值百強ETF份額持有人大會已于2015年10月12日審議通過了《關於長盛上證市值百強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終止上市並終止基金合同有關事項的議案》。該基金從10月14日起進入基金財産清算期,不再接受投資者提出的申購、贖回申請。至此,長盛上證市值百強ETF成為國內首只清盤的ETF。

  據了解,上證市值百強ETF成立於2013年4月24日,跟蹤的標的指數為上證市值百強指數,由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最具代表性的100隻股票組成。初始募集資金6.23億元,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該基金規模降為1.24億元,當期虧損1149萬元。截至2013年年底,基金規模降為9657萬元,當年共虧損13萬元。截至2014年年底,基金規模僅為2486萬元,低於5000萬元清盤線。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基金規模繼續萎縮至2041萬元,基金份額僅剩621萬份。

  該基金的基金經理為趙宏宇,是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管理學(金融投資研究方向)博士。歷任美國晨星公司投資顧問部門數量分析師,招商銀行博士後工作站博士後研究員。2007年8月加入長盛基金,歷任金融工程研究員、産品開發經理,首席産品開發師,金融工程與量化投資部副總監。同時管理著長盛上證市值百強ETF、長盛電子資訊主題、長盛戰略新興産業、長盛中小盤精選、長盛上證50、長盛創新先鋒等六隻産品。

  據基金二季報顯示,“本基金本報告期內自2015年2月12日至2015年5月12日及2015年5月14日至2015年7月16日期間出現連續20個工作日基金資産凈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而據基金2014年年報顯示,“本基金自2014年9月5日至2014年11月20日、2014年11月24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間出現連續20個工作日基金資産凈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從中不難看出,上證市值百強ETF早已處於清盤線下方。

  業內人士稱,對於基金公司來説,迷你基金由於本身規模較小,且佔用大量的人才、渠道、市場等資源,導致利潤率低下,成為難以卸下的“包袱”,對其進行清盤則成為理性的選擇。

  從産品業績來看,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13日,今年以來長盛上證市值百強ETF以-3.93%的收益率在230隻被動指數型基金中排名第185位,在所有近3000隻基金産品中排名倒數第119位。在大盤震蕩調整之際,作為完全跟蹤指數的基金産品光鮮不再。

  新基金剛過滿月即告巨虧

  由於規模較小,利潤率低,上證市值百強ETF被清盤卸下了長盛基金的一個“包袱”。但讓人驚訝的是,今年4月21日新成立的長盛轉型升級主題基金,剛過滿月即告虧損5.98億元,也讓長盛基金背上了更大的“包袱”。

  公開資料顯示,長盛轉型升級主題基金初始募資81.38億元,投資目標在於把握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所蘊含的投資機會。根據基金半年報,截至6月30日,規模略降為75.74億元,基金份額凈值為0.931元,本報告期份額凈值增長率為-6.90%,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增長率為0.60%。該基金當期虧損5.98億元,其中,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6.45億元。

  該基金的基金經理劉旭明,是清華大學管理學碩士。曾任中信證券研究部首席分析師、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首席分析師。2013年7月加入長盛基金,現任研究部總監,並任長盛生態環境主題、長盛養老健康産業、長盛轉型升級主題和長盛同益成長回報的基金經理。

  該基金在半年報中稱,“6月初A股市場從高位開始回落。杠桿資金及前期局部泡沫化嚴重,導致A股短期迅速下跌,並引發一系列令市場擔心的金融問題。‘救市組合拳’成功托穩市場,場內外杠桿資金也恢復到相對合理水準,更為重要的是市場恐慌情緒得以緩解。經歷本輪深幅調整後,市場將步入‘慢牛’,市場將震蕩向上。”

  從中不難看出,基金經理對於下半年的A股行情比較樂觀,但事實上,6月30日收盤的4277.22點,仍是近四個月以來的最高點位,進入7月份,A股的調整並沒有結束,8月26日甚至一度下探至近期低點2850.71點。對於整體行情的錯誤預判,可能導致其在操作上更為積極,在大盤深度調整的過程中,難逃被市場宰割的命運。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0日,長盛轉型升級主題的單位凈值為0.8710元,成立以來的投資回報率為-12.9%。

  除了新成立的長盛轉型升級主題基金巨虧之外,長盛基金旗下的長盛同瑞中證 200 分級也在上半年虧損了346萬元,拖累了公司的整體收益。

  規模墊底“老十家”基金公司

  長盛基金成立於1999年3月26日,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但經過16年的發展,其規模也僅有400億元左右。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長盛基金的資産規模為408億元,在老十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墊底,與老十家規模倒數第二、1234億元的華安基金相比,也相去甚遠。在全部10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8位,名次逐年下滑。2012年年底時公司排名第27位,2013年年底時排名第25位,2014年年底時滑落至30位,進入2015年,規模排名跌入40名開外。

  據基金半年報顯示,包括長盛轉型升級主題在內,長盛基金旗下規模小于億元的基金産品就有7隻。有8236萬元的長盛純債,8118萬元的長盛年年收益,7247萬元的長盛同瑞中證 200 分級,6410萬元的長盛環球景氣行業,5589萬元的長盛同豐,以及2538萬元的長盛同禧信用增利。

  目前,長盛基金旗下共有基金産品40隻,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5位,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就多達9隻。基金數量與公司規模已經嚴重不匹配。做大每只産品,提升資産規模顯得十分迫切。

  從投研團隊層面來看,由於産品多、人手少,基金經理“一拖多”的現象也很嚴重。除了劉旭明“一拖六”之外,還有“一拖六”的馮雨生和“一拖七”的王超,王超目前同時管理著指數基金、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等多種類型的産品。

  而且,截至目前,公司的投資總監一職仍然空缺。公司官網顯示,權益基金經理、行業研究員、宏觀策略研究員、社保業務管理部組合經理/助理、國際業務部基金經理、專戶理財部部門負責人及投資經理、産品開發經理、市場銷售總部渠道經理、風險管理部風控經理等大量崗位長期虛位以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