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科創板開板後,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也于近期啟動,進一步深化了資本市場改革,推動更多新興科技類企業上市,帶來更多優勢標的的同時,有利於投資者把握經濟轉型和産業升級機會。據悉,主要以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作為選股標準的長盛研發回報混合基金,自2019年4月25日成立以來表現始終可圈可點。銀河證券數據統計顯示,截至5月7日,長盛研發回報成立以來以及近一年業績回報均超45%;特別是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全球股市均出現劇烈震蕩,長盛研發回報仍取得16.18%的漲幅,遠超同期大盤和同類平均。
今年以來A股長時間徘徊于歷史低位,也為權益基金低位佈局創造絕佳機會。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5月7日,年初至今共成立256隻權益基金,合計首募規模高達4225.73億元,同比增長237.56%。與此同時,無論是從産業發展、國家戰略,還是從全球發展趨勢來看,業內人士均看好科技産業行情,基金公司一季度主動權益類基金也對科技顯著加倉。
以長盛研發回報為例,一季度國內與全球市場都經歷大幅波動,年初在科技與後週期製造業企業較好年報預告推動下,市場風險偏好繼續抬升,而新冠疫情爆發,全球經濟活動都受到了較大衝擊,雖國內採取了有效防控措施,也對一季度經濟活動影響較大,股市風險偏好急劇降低。行業方面,受益網際網路通信科技推動的生産力提高、居民消費升級等領域的長期機會值得關注。該基金根據市場情況對結構有所調整並適當分散,針對5G網際網路建設推動的通信行業和部分港股科技板塊低估標的進行增持,並對在全球經濟活動減緩過程受損行業標的進行了減配,風格上依然偏重研發投入的製造業龍頭。
吳達作為長盛研發回報基金經理,立足全球化投資視野,深諳港股和A股市場。對於疫情影響與後市行情,其進一步表示,從中短期來看,疫情衝擊反彈國內2-3月、國際3-4月,整體市場開始進入震蕩分化;貨幣條件仍然領先基本面,國內基本面復蘇優於境外; 海外疫情對出口訂單的打擊尚待釋放,後期需要更多挖掘消費、投資等內需機會。中長期而言,全球低增速壓力仍大,泛科技有相對增長優勢;中美關係將持續存在摩擦,支援資金關注科技創新領域;疫情爆發與超額流動性有利龍頭企業,優勝劣汰的集中格局未變。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