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GDP破7不必忙著降準降息

  • 發佈時間:2015-10-20 01:55: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的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長數據為6.9%,這是自2009年以來錄得的季度GDP增長最低紀錄。儘管這一數據距離今年7%的增長目標僅差0.1個百分點,但由於它跌破了7%的整數關口,因此還是在市場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在統計局公佈這一數據後,市場上再度出現了降準降息的呼聲。

  降準降息作為貨幣政策的一種常規手段,在近年來已被頻繁使用。讓我們記憶猶新的是,在幾年前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困難時刻,央行通過多次降準降息,向市場大量投放流動性,很快便改變了被動趨勢,中國成為國際上較早走出金融危機困局的重要經濟體。但是,從去年以來,儘管央行已經多次降準降

  息,以前那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卻沒有重現,這其實已經表明,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原來習慣使用的以寬鬆貨幣來刺激經濟增長的手段已經不見得有效。

  在我國舊有的增長模式中,貨幣寬鬆是為了配合投資擴張而實行的,但這種投資擴張帶來的是産能嚴重過剩,因此是缺乏可持續性的。最近兩年,儘管在穩增長的政策組合拳中也有適度增加投資,但一般都限于基礎設施建設,避免了盲目擴大産能進一步加重轉型壓力的後果。但由於目前我國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對接通道並不暢通,這導致通過降準降息釋放出來的資金並未按預期流向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其對穩增長所應起到的效果也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

  事實上,在前期已經多次降準降息後,目前我國的人民幣儲蓄基準利率已經處於負利率水準,只是由於央行在此之前放大了商業銀行的利率上浮空間,大多銀行在央行規定的基準利率之上都將利率有所上浮,這一矛盾才沒有凸顯出來,但這已經説明,在目前基礎上,繼續降息的空間已經很小。中國是一個儲蓄大國,負利率的出現將直接損害到民眾利益。

  GDP破7,表明瞭中國經濟增長面臨不小困難,但是在現有市場條件下,降準降息已經不再是穩增長的靈丹妙藥。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抓緊理順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對接通道,讓金融在支援實體經濟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周俊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