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離鐵礦石實質定價權有多遠

  • 發佈時間:2015-10-19 07:1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國爭取多年的鐵礦石定價權終於邁出了實質性一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昨日正式對外宣佈,全球最大的鐵礦石企業必和必拓在一次國際鐵礦石貿易中,首次採用了中國編制的鐵礦石價格指數,這意味著,一直致力於獲取鐵礦石定價權的中國終於有了發言權。業內認為,國際礦山巨頭首次採用中國鐵礦石指數更多的是象徵意義,不會對鋼鐵行業産生實質性影響,在當前行業低迷的背景下,我國應該通過降低剛需、加快國際礦山開發等多舉措增加定價權的分量。

  首獲鐵礦石定價權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介紹,來自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首次在定價時採用了中國鐵礦石指數。據了解,該公司在9月以私下議標方式對兩船鐵礦石採用了上海鋼聯的62%澳洲粉礦指數進行定價,且除必和必拓外,另幾大國際鐵礦石生産商也在和上海鋼聯談判,討論採用上海鋼聯指數的可能性。

  鐵礦石價格指數是鐵礦石買賣雙方參考的重要價格指標,此前,包括必和必拓在內的全球鐵礦石巨頭都是參照一種叫做普氏指數定價的系統,而這個系統最大的弊端就是更多地傾向於鐵礦石生産廠家的利益。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鐵礦石的定價是根據市場走向決定的,在鐵礦石供不應求時自然是賣方擁有定價權,而目前處於鐵礦石供過於求的狀態,作為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中國獲得一定的鐵礦石定價權也在情理之中。

  照顧最大買方意願

  在過往十餘年,中國雖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但一直在定價上沒有發言權。為了獲得鐵礦石定價權,中國確實做了不少努力。除了上海鋼聯鐵礦石價格指數外,2011年3月,新華社推出了新華-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在當年10月亦聯合推出了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雖然中國陸續推出了幾種鐵礦石指數,但是收效甚微,國際礦山巨頭仍一直採取普氏指數。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此前我國鐵礦石指數主要反映需求,而國際礦山採用的鐵礦石指數更多地偏向於供給,兩者有一定的價差,由於此前我國鋼鐵剛需增長較快,國際礦山企業不怕中國企業不進口,所以一直都不採用中國指數。

  據知情人士透露,上海鋼聯的鐵礦石指數和普氏指數編制方法趨同。但是對比結果顯示,兩者年度差價稍有差異,中國版鐵礦石指數比普氏指數低0.3美元/噸。

  一位專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雖然必和必拓首次採用中國鐵礦石指數,但還不能盲目樂觀。必和必拓之所以採用中國鐵礦石指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目前中國指數與普氏指數相差無幾,採用中國指數既照顧到最大買方的心態和意願,也不會對本身造成實質性影響。

  絕對定價權仍需多管齊下

  我的鋼鐵網分析師冼少娟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爭取到絕對定價權仍需努力,只有數量上超過50%的國際企業採用中國指數,且市場上超過30%的交易用“中國指數”來完成,“絕對定價權”才算初戰告捷,目前只走了第一步。

  “國外鐵礦石巨頭采用中國指數更多的是象徵意義,現在鋼鐵市場低迷,我國應該積極擴大鐵礦石定價權。既需要加快鋼鐵産業升級,減少剛性需求,多生産優勢、高附加值的鋼材,這樣即便未來鐵礦石價格回升,也不用擔心受制於人。”白明説。

  在寶城期貨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程小勇看來,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推出銅期貨,但只有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才逐步爭取到話語權,定價權開始向東方轉移。和銅礦對外依存度高和海外礦山高壟斷一樣,鐵礦石定價權的爭奪是個長期而又艱巨的過程。

  記者 王曄君 石飛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