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秸稈為農田“貼秋膘”

  • 發佈時間:2015-10-19 01:31:2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魏 東通訊員徐春光

  “地越種越肥,越種越軟,‘懶漢’耕作讓土地變成了保水聚肥的‘海綿田’,”在山東省諸城市賈悅鎮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項目徐宋項目區,“老把式”馬建祥抓起一把被粉碎還田的玉米秸稈。

  馬建祥所説的“懶漢田”指的是採取免耕、少耕及秸稈覆蓋的方法,集滅茬、施肥、播種、覆土等多道耕種工序一次完成保護性耕作免耕播種法。

  多方受惠,一節甘蔗“兩頭甜”

  近年來,諸城市積極推行玉米機收秸稈還田和小麥免耕播種“一條龍”作業模式,保護性耕作技術應用走向了社會化、市場化,取得了巨大社會經濟效益,連續八年推廣保護性耕作185萬畝,為農民節本增收3億多元。

  諸城市副市長孔曉明説:“從近年的試驗示範基地看,保護性耕作效益明顯。一是明顯改善了土壤狀況,土地鬆軟,地力增強。二是焚燒秸稈現象不見了,環境污染狀況得到改善。三是簡化了作業程式,降低了勞動強度,節約了人工,促進了農業勞動力轉移和小城鎮建設。通過示範點建設,使更多的幹部群眾親眼看到了保護性耕作的優越性,農民眼見為實,為今後的大面積推廣創造了良好條件。”

  在推進玉米收穫機械化的過程中,諸城市堅持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原則,積極探索推行不同種植模式的玉米收穫技術規程和作業規範,試驗推廣成熟的機械和技術,同時依託農機服務組織搞好秋季農機跨區作業,促進了玉米收穫保護性耕作機械的共同利用和全市玉米收穫保護性耕作機械化水準大幅提升。2014年,全市完成小麥免耕播種作業面積突破40萬畝。

  “抓好秋季玉米跨區機收,成為推動諸城市推廣玉米收穫機械的重要舉措。”諸城市農機技術推廣站站長、高級工程師臺沐雲介紹,諸城市按照“鞏固夏季,拓展秋季”的思路,2005年秋季率先開闢了玉米機收跨區作業。當年,諸城市農機部門組織了10多臺玉米收穫機赴聊城、濟南等省內地區作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此後,諸城不斷拓寬作業領域,在增加機手收入的同時,讓農機手認識到了玉米機收高效率、低成本、搶農時的優勢所在。

  機補“酵母”,發起推廣大蛋糕

  截至目前,諸城市共爭取中央和省財政資金近1.5億元,在財政資金的拉動作用下,農民購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共補貼各類機具1.75萬多臺(套),拉動社會投資近4億元,受益農戶達8000多個, 極大地優化了全市保護性耕作裝備結構水準。

  諸城市農機局局長王淑貴坦言:“保護性耕作主要存在農民認識不到位,機具不能完全發揮作用,受種植規模限制等因素的影響,制約了大面積推廣。基於這些因素,諸城市從技術培訓入手,通過行政干預、部門協調服務、現場觀摩學習等措施,促進了保護性耕作的發展。”據介紹,該市已培訓聯合收割機駕駛員和機械操作手5000多人,提高了保護性耕作推廣品質。

  諸城市把玉米機收和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機械化結合起來一起抓、一起推廣,大力推行玉米機收、秸稈還田、小麥免耕播種“一條龍”作業。圍繞發展農業迴圈經濟和促進農民增收,大力推廣以秸稈還田為重點的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全市玉米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機械保有量達到3600多臺,玉米秸稈還田(青貯)面積約佔玉米收穫面積的90%以上。同時,完善“農機戶—玉米種植戶—畜牧養殖戶+龍頭企業”的“3+1”農機服務模式。通過簽訂作業合同等形式,農機戶為種植戶收穫玉米,作業後粉碎的秸稈直接送給畜牧養殖戶,養殖戶生産的牛奶銷售給奶業加工龍頭企業,形成一個增收的産業鏈條,並通過實施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保護性耕作示範項目”和“玉米機械化生産示範縣項目”建設,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帶動了玉米生産機械化發展。

  政府支援,放大推廣效應

  諸城市連續多年把保護性耕作列入市政府督查事項,把保護性重點機具按鎮街進行分解,並納入市政府考核鎮街政府的指標,從而解決了過去單靠農機部門自己抓玉米機收和免耕播種的局限性。

  從2001年起,諸城市就建立了省級農業機械化示範區,對玉米機收的推廣起到了示範帶動和輻射作用。2010年至2013年,諸城市連續三年被列入農業部保護性耕作示範縣,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已成為農機化科技興農的一項嶄新工程。為了推廣這項新技術,諸城市不僅拿出專項資金用於購機和深松作業補貼,還抽調技術人員組成服務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服務。諸城市農機和農業部門聯合製定了夏季的小麥機收、秸稈還田和玉米免耕播種以及秋季的玉米機收、秸稈還田和小麥免耕播種技術指導意見,通過示範基地、示範點的效應,逐步形成“以點帶戶”“以戶帶村”“以村帶鎮”的保護性耕作推廣新模式。目前,全市玉米聯合收穫機和秸稈還田機械保有量突破3000台,小麥免耕播種機千余臺,深松機械1786台;讓90多萬畝玉米秸稈實現還田,40萬畝小麥實現“懶漢”播種模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