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報大數”的潛規則該破了
- 發佈時間:2015-10-19 00:29:27 來源:寧波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淩 波
廣東珠海首次採取預算聯審方式,由專家現場逐項審核部門申報的項目支出。專家組指出,實行預算聯審,就要求預算單位在編制績效目標時要非常謹慎,不能出現經費申請過多、年底無法用清的情況(10月15日《南方日報》)。
在行政事業單位的總支出中,包括人員支出和日常公用支出等基本支出是剛性的,想“報大數”套取更多資金幾乎不可能,但項目支出這一塊大有文章可做。前段時間,媒體曝光了廣州一些街道、單位的採購預算,其中的潛規則令人詫異:廣州天河區天河南街道計劃購買27個U盤(含移動硬碟),均價千元,預算支出2.7萬元;珠海區衛生局採購2台路由器,預算價格7.17萬元,一個路由器超過3萬元……這些商品預算價格不僅遠遠超過市場行情,也遠超政府採購有關標準的限制。
在目前支出監管還不完善的情況下,一些地方、單位千方百計把項目預算做大,認為錢多了,幹工作就靈活多了。於是,不該花的錢花了,不該買的東西買了。50萬元就能辦好的事情,卻要打100萬元甚至更多的預算申請報告。
這種“多報總比少報好,管它花掉不花掉”的心態,一則因為財政部門在審批時往往會“打折扣”,老老實實申請預算難免“吃虧”;再則因為預算制訂與執行存在“兩張皮”現象。拿了資金、佔著資源,卻不嚴格執行、落實,在一些地方、單位頗為常見。站在部門單位立場,錢自然是多多益善,哪個不知道“有錢好辦事”的道理?但站在公共財政的角度,這樣做就會導致預算執行率低,財政資金閒置浪費及年終突擊花錢現象嚴重等亂象。
避免財政資金閒置浪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是公共財政的應有之義。要做到這一點,應從科學、合理編制預算入手,做好項目預算編制的“前評估”,定績效目標,明確項目支出要達到的社會效益,並督促預算單位明確每項支出的詳細計劃,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精確性。同時,應對項目預算執行實行“後監督”,如果預算執行率低,存在“報大數”現象,就有必要壓縮其來年預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