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工業4.0,中國還要補哪些課?
- 發佈時間:2015-10-17 01:30:5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週末特別策劃
我國絕大多數製造企業在核心技術等領域仍處在2.0向3.0過渡甚至2.0以下階段,那麼問題來了——
傳統的工業企業需要擁抱網際網路嗎?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張瑞敏的答案是“YES”,而且是不抱則死。
他把發展傳統經濟比喻成在跑步機上奔跑:“可能天天跑得滿頭大汗,跑步機也已顯示跑了一萬公里,但停下來還是在原地。因為‘跑步機’代表的是傳統經濟的單邊市場,和顧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目標就是産量第一。”他認為,企業不能停留在“是什麼”的狀態,即總考慮不跑就沒利潤;而是要思考“為什麼”要跑,即為什麼不離開“跑步機”融入網際網路呢?
“離開‘跑步機’未必成功,但不離開必死無疑。網際網路代表的是多邊市場,參與交互的有方方面面,我的硬體甚至可能免費,但也照樣有收入,因為‘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付錢’。”張瑞敏道出他的網際網路思維。
在通向“工業4.0”和“中國製造2025”的變革之路上,中國的企業和政府準備好了嗎?10月15日至16日,在由青島市政府和經濟日報社舉辦的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工業大會上,中、德、美的專家和企業代表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和建議。
舊力漸弱、新力將生,企業要自我革命
“我國經濟正處在一個舊力漸弱、新力將生的時期。”工業和資訊化部原部長李毅中談的“舊力”指的是傳統産業,“漸弱”的表現是:多數傳統産業嚴重産能過剩;全國20%的企業虧損,企業效益下滑,1—8月份主營業務收入累計只增長1.3%,利潤下降了1.9%;企業融資難仍然突出,投資意願不強;地區和行業分化較明顯,能源、原材料行業更加困難。所謂“新力”就是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從去年到現在高科技産業增加值的增速始終比工業增加值的增速高5%;高技術製造業利潤的增幅是14.6%。
李毅中同時認為:“新興産業和傳統産業是我國經濟兩台發動機,既要加大力度提升新發動機的功率,做大做強;也要致力於傳統産業的重構再造,讓老發動機增加動力,推動它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低碳發展。這兩者要同時發力,不能失衡。”
“要深入推進‘網際網路+’,充分利用新一代資訊技術和網際網路平臺這兩個手段,推進網際網路與製造業的跨界融合。”李毅中也認為,“‘網際網路+’行動的主體是實體經濟企業,企業不要消極等待別人來改變,而是要自我革命,主動擁抱網際網路,接入新一代資訊技術、增強記憶體動力。”
中德美的網際網路工業路徑“同中有異”
經濟日報社社長徐如俊介紹,無論是美國工業網際網路、德國工業4.0,還是“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行動,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加快佈局以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為核心的先進製造業,搶佔國際産業競爭制高點,謀求未來發展主動權。
“各個國家的國情不同,製造業基礎不同,工業網際網路的發展路徑和模式也必然有所不同。”徐如俊説,美國製造業高度發達,是網際網路第一強國,其工業網際網路更側重網路和資訊服務,核心是構建工業資訊高速公路,保持其製造業的領先地位;德國是製造業強國,裝備製造技術世界領先,德國工業4.0更關注裝備和技術升級,突出智慧工廠和智慧生産這兩大主題。
“德國工業4.0擁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他們提的就是CPS(資訊物理系統),可以使得整個過程和新流程是聯網的;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更注重發揮大數據、軟體、感測器的作用,産業鏈更寬一些。”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説,“ 中國提出‘網際網路+’,雖然共性的技術方向相同,但美、德兩個國家已經完成了工業化,中國處在工業化過程當中,還有不少企業處在2.0、3.0的階段。此外,各國提出的戰略覆蓋範圍也不一樣,我們的‘網際網路+’也包括了消費型網際網路,範疇更寬,同時我國也想借此打造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平臺,驅動改革。”
“我國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探索轉型路徑和發展模式。”徐如俊坦承,與美、德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製造業基礎較弱,雖然産量和規模有很大優勢,但在品質和核心技術上差距不小,與發達國家基本完成工業3.0相比,我國製造企業達到4.0標準的屈指可數,絕大多數製造企業在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領域仍然處在2.0向3.0過渡,甚至處在2.0以下的階段。“因此,各個規模類型企業的轉型發展,不可能齊步走。我國製造業必須走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示範的並聯式發展道路。各地區各企業應合理定位,尊重科學規律,不能一蹴而就。”他強調,我國工業轉型實踐,尤其要注重運用開源、開放、共創、共用的網際網路思維,利用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核心技術,改造提升製造業的産品品質、技術水準和商業模式。
企業主導還是政府主導?
在推進工業4.0時,德國政府發揮了什麼作用?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赫爾茨克介紹,德國總理提出工業4.0之後,就召整合立了一個委員會研判該戰略的可行性,由包括學者、科研工作者等組成小組進行研究,並從能源、交通運輸、電信等能融入網際網路服務的領域切入,形成具有可行性的産業集群化應用,同時由政府的部長牽頭建立國家級平臺,有了成功的實踐和卓越的企業,並在平臺上推廣經驗。
“雖然美國政府有振興美國製造業的計劃,德國也在通過歐盟的框架計劃支援研究,但我認為政府在網際網路時代的工業轉型過程中應該發揮引導作用,不要代替企業作為主體的職責,企業生産什麼、怎麼轉型應該是自主行為。”鄔賀銓認為,政府應該做的事是:出資扶持基礎性材料、元器件、工藝等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支援競爭前的技術;搭臺創造環境,幫助第三方公司建立大數據和雲計算中心,通過低價補貼方式讓中小微企業共用大型設備等,幫助他們在製造環節上降低開銷和成本。”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楊海成也認為,目前網際網路上創造的産業生態已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當所有製造資源、企業資源聚合在一起的時候,需要平臺、體系、標準和規則,這時迫切需要政府從宏觀戰略上加強整體規劃,做好引領和支撐。“我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政府可以有更大的擔當,發揮更多的作用。”
(科技日報青島10月16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