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企業債券違約現骨牌效應 雨潤、中鋼或難按期償付

  • 發佈時間:2015-10-16 09:39: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10月16日消息(記者王忻)經濟放緩、需求不振的陰影下,企業債券違約已出現骨牌效應。繼本週天威英利10億元中期票據違約後,南京雨潤13億元中票又面臨違約威脅,下一波恐將蔓延到鋼鐵業,中國中鋼集團或成為首家違約的國有鋼企,債券違約再次成為成各方關注的焦點。

  多家企業面臨違約風險 債券違約成常態

  10月13日,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確認部分違約。公告稱,201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10英利MTN1”應于當日到期兌付,但其未按期足額兌付本息,到期本息為10.57億元,已償付7億元。

  10月12日,南京雨潤食品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因公司董事長祝義財被執行監視居住,間接影響公司生産經營,公司10月18日到期的13億元中期票據“12MTN1”本息兌付存在不確定性。

  13日,雨潤食品又發佈公告澄清,稱中期票據的到期日是10月18號,在償還中期票據方面並沒有違約,而目前也正在安排資金以作還款之用。但是有媒體表示,雖然雨潤食品正在積極嘗試現金流補充計劃,但由於各種客觀原因,計劃推進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補充資金到位時間可能與債券償還時間存在錯配,即將到期的中期票據兌付仍存在風險。

  此外,業內分析人士擔心,央企中國中鋼集團公司(中鋼集團)核心子公司發行的債券也存在違約風險。

  中鋼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其下屬一級核心子公司中鋼股份發行並由其擔保的“10中鋼債”發行規模20億元,10月20日為付息日,且面臨投資者回售行權。招商證券日前分析認為,“10中鋼債”違約的風險很高,如果沒有外部援助,一旦下週二投資者行使賣權,中鋼股份僅憑自身財力無法完成債券兌付。

  隨著中國宏觀經濟繼續下行,很多企業財務狀況逐漸惡化。2015年以來,企業債務違約事件密集爆發。有機構人士稱,實際上中國債市的剛性兌付已經被打破。

  “超日債”打破剛性兌付 成首例違約公司債

  企業債券的違約風險並非近期才出現,實際上,債券市場一直受到潛在違約風險的威脅。

  2014年3月4日,上海超日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11超日債”因不能按其全額支付利息,成為國內首例違約的公司債。

  事實上,“超日債”並不是第一家違約的公司債,在過去的幾年中,中國早已有多家企業因“支付困難”或“無法支付利息”而違約。但是這些違約債券或是受到了政府援助,或是由擔保方進行了償付。而“超日債”是第一個投資者沒有被償付的違約債券,因成為“打破剛兌第一單”而被賦予了歷史性的意義。

  因為一些企業為了吸引投資者,會選擇第三方進行擔保,所以一旦發生違約,投資者依然能從擔保方獲得償付。但是,“超日債”的違約打破了剛性兌付,從此投資者不能再寄希望於政府或第三方擔保,指望違約債券在最後一分鐘獲得救助,而可能要承擔真正的損失。

  債市火爆難抵違約風險 投資者需保持謹慎

  多家企業的中票面臨違約,在這背後是債市的火爆。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今年以來全市場811隻債券型基金整體回報為6.46%。扣除轉債基金後,債基三季度平均凈值上漲0.8%,其中純債基金平均凈值漲幅達2.3%,有債券型基金的收益率甚至超過了20%。

  而且,最近一段時間,公司債的發行速度成井噴態勢。截至今年8月,上交所共計發行公司債514隻,發行總規模約為2762.5億元,而去年同期的328隻公司債總規模為829.2億元。相比之下,今年前8個月,公司債在發行數量上增加了56.7%,規模則增加了233.2%。

  公司債數量飛速增長,火爆的債券市場背後是否也存在隱患?面對當前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部分企業經營狀況惡化,一些企業發行債券信用風險加大。市場人士認為,債券違約的個體事件發生頻率將會增大,但不會構成系統性風險。未來應更加關注發債主體自身的情況,預計中高等級債券繼續走牛是大概率,對低評級信用債保持謹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