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移動醫療困境多 盈利模式須找準

  • 發佈時間:2015-10-16 07:20:31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內醫患資源不平衡的現狀,讓移動醫療成為一座金礦,更是一項潛力巨大的朝陽産業。自去年以來,該領域的創投更是十分活躍。在盈利模式仍不明朗的情況下,移動醫療創業方向該怎麼選擇?近日,在雲之訊舉辦的移動醫療創業論壇上,來自移動醫療界的創業者和投資者紛紛分享了各自的創業和投資經驗。

  記者了解到,未來移動醫療發展方向應在細分領域進行深耕,不過移動醫療企業要能長久,還得有成熟的商業和盈利模式。

  ●南方日報記者 向雨航

  創業方向可聚焦3個環節

  移動醫療就是通過行動通訊技術提供醫療服務和資訊,改變以往看病需要漫長的等待流程,患者能隨時聽取醫生的建議,並且獲得專業的健康問詢。

  深圳雲之訊聯合創始人劉威説,我國醫療的核心問題就是因為醫生資源少、醫療資源不集中導致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要解決這個難題,移動醫療正好可以發力。“在當前醫療的診前、診中和診後三個環節中,創業者可以聚焦這三大方向。”劉威説,比如輕問診、掛號、隨診等方向,就出現了微中醫、壹心理、快速問醫生等平臺。

  心理健康領域也已開始被創業者關注。“心理健康市場一直被忽略,其實這個市場非常大,但是商業化程度非常低。”壹心理創始人黃偉強表示,不少移動創業者在此領域發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至少有12家心理機構的移動項目獲得融資,其中有6個項目是做心理諮詢方向的項目。

  “很多人希望做心理諮詢領域的滴滴打車,但我認為,心理諮詢的滴滴打車模式必死。”他表示,很多人的確有心理問題,但是他們意識不到自己有哪方面的問題,中國的心理健康就醫率很低,大眾需要被教育。

  黃偉強做心理健康的理念一直是教育為先,商業為後,並重新定義服務場景。因此,壹心理將在線上教育方面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據悉,現在壹心理有一千萬的用戶,並且用戶群每天增長1.2萬人,平臺上有6000多個專家。

  移動醫療仍遇到諸多問題

  喜愛中醫的黃昱豪去年底組建團隊創建了微中醫,併入駐深圳3W孵化器。今年8月26日,微中醫拿到一筆幾百萬元的天使投資。不足一年的創業經歷,使他發現移動醫療有很多機遇,也有很多問題。

  黃昱豪説,第一個問題是,開始做中醫網際網路的時候,他就想做中醫界的春雨醫生等輕問診,但是做了後發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兩頭都不滿意,病人的體驗很差,認為醫生太敷衍,而醫生則認為病人的問題太簡單,沒辦法。”

  第二個問題是付費,要用戶付費很難做到。

  第三個問題則是掛號預約,中醫的掛號需求並不大。

  第四個問題就是,很多網際網路健康管理平臺都會打出名老中醫的牌子,但是最後發現名老中醫跟平臺配合程度非常低,因為平臺給他們帶來的價值非常少。

  第五個問題是到府服務,中醫可以到府看病、針灸,還可以到府開藥等,但是有政策法律風險,離開了醫療場所,中醫就不能執業。

  最後一個問題是線上線下結合,“輕問診模式已經走到了一個拐點,大家都需要用新的模式替代它,需要線上線下結合,線下怎麼走,有人提出要開中醫館,但它的成本非常高,深圳開一家新店成本需要400萬元。”黃昱豪説,雖然移動醫療看起來前景很好,但是創業還是要謹慎。

  那麼,中醫領域的移動醫療到底該怎麼做呢?黃昱豪認為,中醫的基礎網際網路化工作還沒有完成,很多中醫館中醫科甚至連保存電子病歷,把電子病歷進行共用這一套系統都沒有,甚至沒有一個網站,沒有公眾號,可以幫助中醫館利用移動互聯網管理病人,建立中醫與病患的交流社區,打造中醫行業的移動社區等都是中醫移動醫療深耕的方向。

  細分領域是未來的方向

  從去年開始,移動醫療領域的創投十分活躍。波士頓諮詢預計,到2020年,中國數字化醫療市場規模將達7000億元人民幣。2015年上半年,國內移動醫療風投總額近8億美元,超過2014年全年45億元人民幣的總和,並涌現出不少大額融資案例。今年9月份,醫聯Medlinker獲4000萬美元B輪,趣醫網獲得4000萬美元B輪融資。

  中興合創投資總監趙律介紹,目前全國移動醫療應用平臺有2000多個,能拿到投資的最多200個,“現在投資的門檻越來越高,要求越來越高,光靠概念是拿不到投資的。”在很多投資者中,移動醫療項目看得多但是投得少。

  目前移動醫療領域的投資更是關注細分領域。“細分市場的目的是為了找到目標市場,但是,目前對這個市場細分分得好的也不多。”趙律説,未來移動醫療發展方向應在細分領域進行深耕。

  微中醫的團隊以網際網路背景為主,有醫療背景的比較少,團隊的融合性不夠讓微中醫的首輪融資頗費了點勁。“我們剛開始找投資的時候,有人聽説我們做中醫網際網路很興奮,很願意跟我們談。但是,談了之後,沒有人給我們投錢,覺得這個團隊裏面沒有醫療背景、沒有中醫背景,認為中醫行業盈利不強、這個商業模式構建有問題。”黃昱豪説,移動醫療創業者要成功,一定要有成功的商業和盈利模式。

  移動醫療要有清晰盈利模式

  專注醫生教育的移動醫療平臺——醫生站是少數在移動醫療領域能夠有一點點盈利的公司。醫生站産品總監劉穎指出,移動醫療領域裏很多創業企業都死在了盈利之下,比如一些做醫學教育的公司,可能每年營收一兩千萬元,但是內容成本卻要三四千萬元,做得越多,虧得越多。“怎樣低成本地生産靠譜的專業知識,這是移動醫療需重點考慮的問題。”劉穎説,移動醫療必須有成熟的商業模式,而且要證明這個模式能夠長久盈利,企業才能生存下來,“不是因為風口來了,大家燒錢能夠掙到一點就行了,創業者更應該關心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就是一個服務,服務的對像是給你掏錢的人,為那些掏錢的人做了什麼樣的服務非常重要。”趙律説,移動醫療創業要梳理清楚邏輯,定位應該是輔助醫療,服務是核心,線下資源是關鍵。“不能為了移動而移動,網際網路+的根本是對線下資源的優化配置。”趙律説,現在移動醫療平臺“搶醫生、爭入口,拼線下”,事實上很多醫生資源和入口,並不是平臺真正的資源,不能帶來效益。

  因此,他建議,移動醫療一定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搞清楚目標客戶群,定義越精準,産品就越具有競爭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