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公共服務和産品不能完全市場化

  • 發佈時間:2015-10-16 06:17:0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0月15日,滴滴工作人員(左)在指導乘客使用“滴滴車站”的電子屏預約計程車。經上海市交通委和滴滴方面合作建設,上海首批“滴滴車站”于10月14日啟用。

  新華社記者

  裴 鑫攝

  近日,社會各界針對出租汽車業改革的兩份徵求意見稿討論不斷。不少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網際網路+”對出租汽車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整合作用,這種改變值得肯定,但不能對新業態中的問題視而不見,必要的規制不可少。

  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規劃院資訊室主任姜鵬認為,關於出租汽車行業的兩份徵求意見稿發佈後,社會上議論紛紛,焦點在於政府應不應該管。實際上改革過程中做好頂層設計和科學監管非常重要,尤其對於公共服務、公共産品而言,完全市場化是不行的。目前一些輿論對共用經濟的談論有些言過其實,與實際情況差距較大。當前網路約車的經營存在許多隱患,一些網路約車公司使用低價燒錢策略展開競爭,最初似乎十分合算,但這種補貼和燒錢是不可持續的。此外,網路約車在勞務合同、社保以及事故賠償方面都存在重大隱患,如不進行最基本的規制,吃虧的最終還是消費者。

  姜鵬指出,目前專車和計程車之爭的背後,反映出各地公共交通服務沒有完全滿足大眾的出行需求,大眾對出行品質的提升需求需要引起相關部門重視。同時,對傳統計程車行業管得過死的問題依然存在,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廈門大學城市規劃專業教授王慧指出,有人認為網際網路專車這樣的“共用經濟”模式能帶來資源節約和城市交通結構優化。但是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這點。現實的數據也並不支援這一結論:網際網路專車的推廣並未顯著帶來城市交通資源的節約,反而有數據顯示,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今年第二季度的交通擁堵指數分別增加13%、15%和17%和11%。這是值得研究的問題,但絕不能先有結論再來論證。王慧認為,目前專車公司用燒錢補貼的方式創造出來的“短暫繁榮”,並不代表行業的長遠態勢。不能把短期和長期效益混為一談,否則會誤導投資者、消費者以及決策者,用短期效應來掩蓋長期趨勢,或者忽略長期趨勢,是不可行的。

  沒有任何國家會選擇以小汽車為主導的交通發展戰略,這是不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科學地看,城市交通發展應該公共交通優先。同時,交通出行服務的基本原則應該是乘客安全和利益至上,運營者應該承擔的義務和責任不能推脫。王慧建議,既要對“網際網路+”等各種新經濟持開放的態度,同時也要科學嚴謹。網路約車帶來出行服務的新業態,對舊業態造成衝擊,傳統計程車從業者的正當利益也需要考慮,即便是轉型,也應平穩,要有緩衝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認為,兩份徵求意見稿體現了鼓勵創新、平穩過渡和合作共贏三方面的精神。他認為,目前爭論的焦點不僅是在專車的意義上,更深層次的爭論體現在如何把握共用經濟的本質特徵上,這是最核心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拿捏不好,就容易陷入兩極化。周漢華用基於平臺的分析框架來看待共用經濟,他認為網際網路專車這種平臺的出現,解構了傳統供給方式,用大眾所有的資源直接和需求對接。這種供給方式,既不同於傳統計程車,又不能完全説是傳統的私家車。他建議,對這種模式的研究不妨再觀察一段時間,如此社會各界對共用經濟的看法會不斷完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