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難民涌入點燃德國民眾怒火 人道之舉變燙手山芋?

  • 發佈時間:2015-10-13 09:3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日,德國《圖片報》公佈一份最新民調結果,民眾對執政黨基督教民主聯盟(以下簡稱基民盟)的支援率跌至38%,同時,48%的德國人認為默克爾打開國家大門接納逃離戰爭的外國難民是錯誤的。

  難民涌入點燃民眾怒火

  9日,德國巴伐利亞州政府向總理默克爾發出“最後通牒”,如果再不對進入德國的難民加以限制,該州將考慮向聯邦憲法法院提起訴訟。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當局日前指出,該州在今年9月1日至10月5日期間,已收容超過24萬難民,如今巴伐利亞的難民接待能力已達上限,如果聯邦政府不限制難民數量,該州將採取“自衛措施”,阻止難民進入。

  德國政府對難民大開門戶的政策還引發了民眾怒火,社交網路上針對難民的種族主義排外言論甚囂塵上,德國各地針對難民營的襲擊不斷涌現,排外遊行隊伍逐漸壯大。據統計,今年共發生近500起攻擊難民收容所的事件,是去年全年的3倍。

  除了不斷下滑的民意和地方政府的反對以外,默克爾本人所在的聯盟黨內部也質疑其慷慨的難民政策。德國《明鏡週刊》9日報道,德國副總理説“我們不能持續每年都接收超過100萬難民。要盡可能減少進入德國的移民人數”。7日,34名基民盟黨員聯名上書默克爾,提出德國現行的“邊界開放政策”不符合歐盟和德國法律,且與基民盟路線不符。

  人道之舉遇上殘酷現實

  接收難民的人道之舉一開始是得到德國許多民眾支援的。“德國適當接納難民可以彌補國內老齡化問題帶來的勞動力空缺問題,還能維護德國的道德形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説。然而,並非所有難民都能直接進入就業市場,更多難民需要依靠政府救助,增加德國負擔。

  此外,在大開邊境的同時,德國對難民的甄別不夠,導致不少恐怖分子假扮難民的情況發生。同時,大批難民特別是穆斯林很難融入德國社會中,更帶來廣泛的民族衝突、犯罪等問題。“難民來勢太兇,德國一時消化不了,造成了包括文化、宗教、安全等一系列社會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周弘分析稱。

  隨著身邊難民數量的增加,下層民眾還面臨和難民爭奪社會福利、廉價住房和低技能工作等難題。德國電視二台9日公佈的民意調查顯示,51%的德國人認為,德國無力應對本次難民危機,而在兩周前,這一比例僅為40%。

  崔洪建還指出:“德國希望通過開放邊境的做法佔據道義制高點,以己之力引導歐洲其他國家,提高在歐盟國家的影響力。然而,這一善舉並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歐盟成員國之間仍然各自為政,德國負擔更重了。”

  燙手山芋拿起還是放下

  雖然如今已然內外交困,默克爾仍堅持表示德國政府不會對難民關上大門。默克爾7日表示,德國將不會停止接納難民。“作為二戰戰敗國,德國背負著歷史的包袱,面對這一人道主義的災難,德國不可能公開地拒絕難民。另外,只要合理安置難民,對德國不一定是壞事。”周弘表示。

  近日,德國聯邦政府內閣會議通過難民政策修改方案,並將通過緊急程式以確保在11月1日正式生效,修改方案增加了很多嚴格限制,同時也採取措施確保難民迅速融入社會。

  然而,難民問題靠德國一己之力是沒辦法解決的。默克爾此前也在積極尋求歐洲聯盟成員國共同分擔難民潮壓力,推動歐盟內部決策産生解決方案。“德國對於難民問題一開始是不願意強出頭的,但在歐盟領導不力的情況下,試圖引導趨勢,發揮在歐盟的主導權,而這一期望的落空促使其又回到了促進歐洲各國共同應對的原點。”崔洪建説。

  “在難民問題上,只能由歐盟各國平衡負擔,合作解決,德國應當積極與歐盟共同磋商解決方案。然而,難民根源在敘利亞,若中東局勢得不到穩定,難民問題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周弘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