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沒降準,股市卻大漲,原來錢袋子松了
- 發佈時間:2015-10-13 08:32:40 來源:錢江晚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週末,央行沒有如市場預期的那樣降準,卻宣佈推廣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從原來“粵魯”二省推廣至“滬津遼蘇鄂川陜京渝”等9省(市),結果A股放量大漲,滬指收盤大漲百餘點。
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是什麼?為何有這樣神奇的效果?昨天錢江晚報記者請智庫專家、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姚錚,和浙江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徐敏,進行了解讀。
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
本質是加杠桿
央行沒有降準,卻選擇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有什麼好處?
姚錚認為,所謂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就是銀行可以拿貸款作抵押,向央行借錢(再貸款)。無論是降準還是降息,都是一種普遍性的調控工具,面向所有的金融機構。而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可以做到定向量化寬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央行可以根據商業銀行質押的資産,來決定要不要放貸,放貸比例和金額多少。也就是説貸不貸由央行説了算。
徐敏表示,央行向商業銀行投放貨幣,以前是一種信用貸款,管理比較粗放;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是一種更有效的貨幣投放,如果商業銀行缺錢,想申請貸款,就得有拿得出的資産做質押,這樣能很好地引導銀行的貸款投向哪。如果是國家支援的産業,央行可能會樂於貸款,放貸比例可以高些;相反央行就可以不貸,決定權在央行。
盤活銀行信貸資産
釋放更多流動性
據悉,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試點地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對轄內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部分貸款企業進行央行內部評級,將評級結果符合標準的信貸資産納入人民銀行發放再貸款可接受的合格抵押品範圍。
“制度設計本身主要還是考慮到盤活銀行的信貸資産,因為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産在中國來説規模還是比較大的,我們一直在討論怎麼把存量如此之大的銀行的信貸資産給盤活,這個措施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具體的努力。”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稱。
姚錚認為,近年來央行確實拿出了不少新工具,主要是四種:抵押補充貸款、中期借貸便利、常備借貸便利、短期流動性調節。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與它們的區別,最主要是抵押品不一樣,前者是銀行的信貸資産,後者主要是主權債、國債、政策金融債和央票。
主權債、國債、政策金融債和央票在銀行業務中的佔比並不高;而信貸資産佔比要高得多,一般可以達到銀行業務的七八成。也就是説,央行推廣試點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實際上將銀行抵押物規模擴大許多,解決了商業銀行抵押品相對不足的問題。
所謂信貸資産抵押再貸款是指商業銀行可以用現有的信貸資産,也就是已經放出去的貸款,到央行去質押,獲得新的資金。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這等於是給銀行提供了一個補充可貸資金的新渠道。
這並非是
新的7萬億強刺激
姚錚認為,這次信貸資産抵押再貸款不等於QE,因為QE是央行直接購買債券(特殊情況下會購買有毒資産,如美國次貸危機時美聯儲的做法),實際上就是直接投放基礎貨幣。至於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的規模,一方面要有商業銀行申請;另一方面,央行對提供質押的信貸資産並不是都放貸,而且即使放貸還有一定比例的折扣,這個折扣比例既不公佈,也會有浮動,所以規模並不確定,央行也可以見機調控。
當然,央行可以通過再貸款利率的變化,調控再貸款規模。
實際上,我國修改商業銀行法,決定從10月1日起取消存貸比,就是為了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這些新工具的出臺。不過商業銀行還有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對再貸款規模還是有嚴格限制的。
所以,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規模可達7萬億的消息並不確切。但規模的數量級肯定以萬億為單位的。
徐敏認為,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實際上是與利率市場化聯繫在一起的,央行可以通過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引導市場利率。如果央行的再貸款利率低,商業銀行的放貸利率就可以降低;相反,放貸利率就會提高。這是著眼中長期的機制建設,這是盤活存量之舉,是創新性的基礎貨幣投放新渠道(儘管主動權不在央行手裏),同時,也為未來財政刺激加碼背景下商業銀行潛在的額度壓力先進行制度性鬆綁。
利好銀行
和資源板塊
“信貸資産抵押再貸款最明顯的作用,一方面是釋放更多的流動性,相當於降準;另一方面,市場基礎貨幣增加,流動性提升,也會使得市場資金利率下降,有利於提升風險資産價格。因此,央行這個措施對股市是個利好。”
姚錚認為,這次央行的信貸資産質押再貸款,主要目的是為實體經濟輸血。但股市與貨幣市場是息息相通的,這一政策或多或少會有資金流入股市,對股市肯定是利好。昨天股市的大漲,最主要原因就是這一政策。
徐敏認為,這一政策能更好地引導資金往實體經濟去,市場流動性提升將對銀行、資源、房地産等對資金敏感的行業帶來實質刺激作用,加上未來可能的降息,將降低上市公司財務和融資成本,有利於實體經濟企穩回升,加快企業去庫存,利好上游資源類板塊,如有色、煤炭、鋼鐵等。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