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規範管理促進合作社發展

  • 發佈時間:2015-10-13 08:29:3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黑龍江省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李鳳玉

  我們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機合作社2009年底組建,2010年正式運營。合作社運營之初,僅靠租賃1100畝土地和代耕作業維持生存。由於土地不連片,大機械沒能發揮作用,投資千萬元的合作社秋後算賬虧損近200萬元,社員對合作社發展失去了信心。2011年春,正值我們處於困境、前途渺茫時,省農委王忠林主任和市縣領導來合作社調研,建議我們吸引農民帶地入社,把農民與合作社結成利益共同體。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們痛定思痛,重新振作,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經過幾年的努力,合作社終於煥發了生機。目前,入社社員已由最初的7戶增加到2678戶,經營土地由開始的1100畝擴大到5.6萬畝,合作社由2010年虧損到去年的畝分紅854元。

  一是創新分配機制,實現風險共擔。省農委領導建議我們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建立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分配機制。2013年通過成員代表大會表決,取消土地保底金,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風險共擔和利益共用。為讓帶地入社農民多得實惠,我們提高了土地入社的分配比例,將總盈餘的74%按土地分配、26%按資金分配。同時,還將國投資金平均量化給當年合作社社員作為分配依據,創新了公積金等同於投資參加下年分紅的機制,調動了農民入社並提取公積金的積極性,我們已累計提取公積金近3000萬元。

  二是實行一人一票,強化民主管理。合作社組建以來,我們在種植計劃、投資項目、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項決策時,都要召開成員代表大會,嚴格執行一人一票制,不按出資額表決,切實保障每個社員的民主權利。

  三是推行績效考核,做到按勞取酬。2013年合作社實行工資與效益掛鉤,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由掙固定工資變為績效工資,經成員代表大會表決,拿出總盈餘的3%作為管理人員工資總額,其中,理事長掙20%,其他人員掙80%。

  四是延長産業鏈條,實現加工增值。幾年的發展實踐證明,合作社要想謀求長遠發展,必須創新經營理念,在延長産業鏈上做文章。2013年以來,合作社投資建設了1800平方米馬鈴薯組培樓、1萬平方米網棚、3800平方米種薯窖,生産原原種280萬粒。同時,我們牽頭與縣內7家合作社聯合出資1億元,新建30萬噸穀物綜合加工項目,推動玉米和大豆錯峰銷售,實現農産品增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