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馬屯山楂紅彤彤

  • 發佈時間:2015-10-13 05:32:5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這些天,尹才莊60多歲的老支書李俊亭望著萬畝即將收穫的山楂,每天都樂呵呵的,“這些山楂林春天賞花,夏天避暑,秋天採摘……可真成了俺老百姓的搖錢樹啊!”

  河北省清河縣馬屯一帶,過去土地沙化,環境惡劣,普通農作物的收成不到其他地區的一半,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成了全縣最貧困落後的地方。“一到春天,漫天風沙,吃頓飯必須關好門窗。大風過後,鄉間路上的沙土厚得能埋半個自行車轱轆。”回憶起過去的情景,李俊亭記憶猶新。

  窮則思變。當地政府聘請農業專家勘測,發現這種土質特別適合山楂種植,於是在1986年,馬屯號召村民大面積種植山楂。但山楂怎麼種?效益怎麼樣?老百姓心裏沒有底。“村看村,戶看戶,百姓看幹部”,一心想帶領百姓脫貧的村幹部們帶頭搞起種植,你種10畝,我種8畝,他種5畝……當年種植山楂近200畝。來年秋天一算賬:一畝地種植山楂50株,每株産果150斤,每斤市場銷售價格按1.2元計算,每畝可産生經濟效益9000元,帶來直接經濟收入8500元。看到效益,吃了定心丸的村民開始大面積種植山楂,不僅地裏種,連房前屋後、空閒宅基地上也都種上了山楂樹,三年時間,馬屯發展山楂10000余畝。

  山楂種上了,但由於缺乏科學種植技術和管理,結出的山楂果個頭小、品質差,賣不上好價錢。

  “山楂産量不低,可是品質差,只能當打漿果賣,每斤只賣幾角錢。辛辛苦苦一整年,10畝地的收入不到2萬元錢,一氣之下,我刨了兩畝。”村民牛蘭奎説。

  “沒技術作後臺,豐産不豐收呀”。一些村幹部找到鎮政府,鎮上的農技員高俊英聯合28戶種植大戶,成立了“馬屯紅果合作社”,建起標準化生産基地。合作社聘請專職技術人員對農戶進行統一技術培訓指導,嚴格按照科學的工藝流程和國家無公害管理技術規程進行操作,並統一農資供應、技術管理、産品認證、分級包裝、加工銷售,註冊了“只戀”品牌。這下,馬屯的山楂“翻了身”,從打漿果躍升為一等品。合作社還建了山楂網站,馬屯的山楂遠銷到山西、山東、北京、天津、吉林等地。

  行情好了,牛蘭奎把前幾年刨掉的那兩畝地又種上了山楂,還另外再承包40畝地,大面積發展山楂,每年僅銷售山楂鮮果一項收入就達34萬元。

  如今,馬屯種植山楂2萬餘畝,成為平原地區規模最大的山楂種植區。馬屯一帶13個村,家家戶戶靠著山楂致了富。山楂紅了,百姓富了,環境也好了。如今,走到大街上,寬闊整潔的街道、雪白的墻壁、古色古香的宣傳畫、漂亮的綠化長廊,再加上遠遠飄來的陣陣花香……這個曾經是全縣最落後的地區,一下成為最美的地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