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救命器官”多次被誤在路上 醫生呼籲簡歷綠色通道

  • 發佈時間:2015-10-12 16:34: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馬曉澄 武衛紅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次機會,也許就是所有機會——“救命”的移植器官何時不耽誤在路上

  苦等數年,一個捐獻的器官就是一道生命的曙光;生死競速,路途的耽擱卻導致希望成了泡影……你是否知道,這樣令人痛惜的場景,已成為當前國內器官捐獻及移植領域面臨的巨大挑戰。

  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我國器官轉運存在保存時間短、不確定性高、溝通機制不順暢三大難點,如何修補軟肋,建立起器官轉運民航綠色通道,使之成為關乎生命、關乎愛心、關乎尊嚴的拯救通道,正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愛心捐贈的器官,有多少耽誤在路上?

  一則攜帶捐獻肺源醫生因遲到被拒登機的消息成為剛剛過去的“十一”長假的一大熱點新聞。10月4日淩晨,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的團隊在廣西接收愛心捐贈肺源,準備從廣州飛無錫,但由於高速路上堵車,趕到機場時距起飛還有15分鐘。儘管提前跟南航客服人員溝通過,但現場值班人員仍拒絕讓團隊登機。事後南航已正式致歉,但器官轉運面臨的難題由此也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

  實際上,此次陳靜瑜團隊的被拒經歷,只是他們近年來國內器官轉運中遭遇的眾多波折中的一個。今年7月28日,由北京飛往無錫的國航航班取消,當時團隊成員正攜帶活體肺臟趕往機場,差點導致器官最終無法轉運而白白浪費。

  “每年我國僅有約1萬人能夠獲得器官移植手術機會,而器官衰竭患者數以百萬計。在器官資源如此稀缺的情況下,如何迅速將分配的器官轉運到移植醫院顯得尤為關鍵。”陳靜瑜説。

  根據陳靜瑜統計,2014年全國共有1699名心腦死亡病人選擇了器官捐獻,成功應用了4548個器官。一個供者理論上應有8個器官可以利用,但目前我國僅用了2.5個器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因為器官無法快速轉運。

  其他長期從事器官移植的醫生對此也深有感觸。在華中地區一家醫院從事心臟移植工作的朱醫生表示,此次這位廣西病人在捐獻肺部時同樣捐獻了心臟,而且血型等條件也符合醫院病人的需求。令人惋惜的是,由於心臟保存時間更短,醫院討論後發現無論如何計算時間都來不及,最後只能放棄去取。

  在北京一家醫院從事心臟內科治療的黃醫生説,器官的匹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危重或經濟困難的病人更是經不起等待,有時等到了卻因運輸問題而無法到達,令人痛心。“對他們而言,失去一次機會很可能也就意味著再也沒有機會了。”她説。

  器官轉運的艱辛,誰人知?

  與一些國家相比,目前我國公民器官捐獻意願低,器官資源極為稀缺。為了保證器官捐獻後分配的公平公正公開,供受體的選擇與分配不是人為決定,而是由“電腦器官網路分配系統”進行分配。不過在分配之後,器官卻馬上要遭遇轉運的難題。

  ——保存時間短。據了解,摘取後的臟器需要十分苛刻的冷藏環境,運輸途中不能劇烈晃動,並且時間間隔越短越好。隨著時間的推移,臟器的品質也會不斷下降。而品質不佳的臟器,也意味著即使移植成功,患者的疾病復發率和死亡率都會上升。比如,留給肺部的最佳轉運時間只有6個小時。

  在器官移植醫生的眼中,器官轉運實質上就是“與時間賽跑,跟死亡對抗”。“由於器官保存時間極度有限,摘取器官時間必須和飛機起飛時間協調好,摘取時間既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摘取後要用最快速度趕往機場,到後也都是拎著裝有器官的箱子一路小跑,每次都很緊張。”醫生劉東説。

  ——不確定性高。從開始接受器官開始,醫生就要準備隨時應對一系列不確定性因素。據了解,以這次廣西捐獻者為例,2日接到通知,本來打算3日實行手術,回無錫的機票也已訂好。但逝者家屬決定從外地趕過去看最後一眼,手術日期於是往後推遲一天,機票也隨之改簽。

  此外,高速堵車,飛機延誤,甚至霧霾天氣,都有可能對結果造成影響。朱醫生説,有一次路面交通情況太過複雜,等到飛機起飛前3分鐘才趕到機場,好在提前跟機場有所溝通,才避免了一個珍貴心臟源的浪費。“當綜合評估不確定性已達到一定風險值後,只能被迫放棄取器官,因為這種情況下,取回來也根本沒法用。”

  ——溝通機制不順暢。黃醫生説,自己經常要為團隊協調航空公司器官轉運事宜,有些航空公司之前打過招呼後就配合得好,但有些也要取決於值班人員的應變能力及是否熱心。由於沒有固定聯繫人,不少時候會遇到航空公司客服電話打不進去的情況,這時團隊即使正攜帶著器官,也只能幹著急。

  採訪中,一些醫生表示,在器官轉運過程中遇到過很多煩心事。比如,除民航局規定的相關證明外,曾遇到有航空公司要求提供一份器官防疫證明,但有時摘取器官是淩晨,到哪去找防疫部門開?

  建立民航綠色通道,有多難?

  在經歷了此次生死營救後,陳靜瑜以移植醫生和全國人大代表的雙重身份,呼籲為器官移植開闢轉運綠色通道。

  陳靜瑜表示,在美國,航空器官運輸有一整套的專門標準,確保供體器官能有效地送往目的地。更重要的是,美國擁有全世界70%的私人飛機,器官運輸主要由私人飛機、直升機等完成,確保運輸效率。

  目前,國內也開始有一些公司提供器官轉運的包機服務,但費用高昂,大部分患者難以接受。受訪醫生表示,在我國現有國情下,器官長距離轉運需要高度依賴於民航和高鐵。高鐵準點率較高,不確定性比民航要低,但耗時較多,因此建立民航轉運的綠色通道顯得尤為必要。

  一位受訪航空業內人士表示,由衛生、民航等相關部門協調出臺規範性文件,是治本之舉。而在此之前,航空公司也可以在現有規則許可範圍內,本著人道主義的原則最大限度提供便利。比如已有航空公司形成了一套工作流程,只要接到類似訴求,相關資訊就會傳達到運營中心,由中心負責調動資源和集中指揮。(記者馬曉澄、武衛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