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推進器官移植規範操作 還需政策保障

  • 發佈時間:2015-08-27 01:30:4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週視點

  8月22日,中國首部《中國器官捐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發佈。這是中國第一部統一的器官捐獻規範操作指南,對今後中國器官捐獻相關原則和政策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原副部長黃潔夫稱,“中國公民自願捐獻量已居亞洲第一,希望通過《指南》的發佈和傳播,消除公眾對器官捐獻的誤解與偏見,提高公眾對器官捐獻的關注和認可。”目前,中國每年約有30萬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等待著器官移植,但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為1萬餘例,眾多病人仍在苦苦等待。

  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已停止死囚器官使用,如今公民自願捐獻已成為唯一合法器官來源。數據表明,截至2015年8月19日,中國實現公民逝世後自願捐獻4737例,捐獻大器官12748個。其中,2015年就已實現捐獻案例1590例,大器官4414個,這一數據接近2014年全年。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建立自願捐獻體系最快的國家。但是,與龐大的需求數量相比,我國的器官捐贈率仍然偏低,不足2‰。

  數據表明,中國大陸每年在ICU死亡的病人是600萬,專業人士表示,如果這些人當中有千分之一的人能理解並實現器官捐獻,且一個人最少捐3個器官,或是4個,計算下來,一年捐獻器官總數可達2萬。

  那麼,真正阻礙我國實現腦死亡後器官移植的“攔路虎”是什麼?筆者認為,政策保障是當下最應該關注的話題。

  一方面,全國真正可以做器官移植手術的醫院只有169家,且醫生也缺乏。“美國有300多家醫院可以做移植手術,有幾千名肝移植醫生,中國的肝移植醫生,我數得上的不到100個,不能滿足患者需求,因此這支隊伍還要壯大。”黃潔夫表示,即便有足夠的器官,也未必能做那麼多手術,必須有公開、透明的環境,醫院、醫生等才能發展起來。

  另一方面,醫保還沒有覆蓋。儘管器官衰竭的病人很多,但最終能否移植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比如,適應症(病人是否適合移植手術)、移植手術的能力(符合資格的醫院及醫生數)、移植費用能否負擔(目前移植是沒有醫保報銷的)等等。

  儘管目前中國30萬人對器官有需求,但僅有3萬人能負擔移植費用。這意味著,90%的病人因經濟條件被拒絕在醫院大門之外。實際上,由於捐獻器官數量同需要器官移植治療的患者數量之間差距巨大,中國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為1萬餘例。

  器官的獲取、移植是個複雜過程,手術、運輸、保存、檢測等都需要費用支撐,這對不少家庭來説,器官移植費用是個天文數字。“過去,對於器官移植,每個移植機構收費還不一。而現在,通過電腦公平分配的器官移植,能讓百姓獲益。”黃潔夫還強調,中國有充分的法律體系和法律制約機制讓器官獲取和分配在陽光下進行。未來,我國將對器官移植進行單病種費用核算,收費會充分考慮中國國情,與世界各國相比,肯定是最便宜的。“廣州、上海、深圳,還有浙江一些經濟比較好的地區,已經把器官、肝臟、腎臟移植的費用納入了醫保。”黃潔夫稱。包括陳竺委員長在內,中國醫院OPO聯盟的多位器官移植專家均達成共識,將在明年的全國兩會上,通過提案、議案等多種形式,呼籲通過試點,先從部分省開始,從腎移植開端,合力推動器官移植納入大病醫保。

  筆者以為,以往許多人認為中國器官捐獻落後的主要障礙是國民素質、文化和傳統,現在看來,建立公平、合理和向善的制度才是關鍵,對中國器官捐獻不宜再下道德猛藥,只要把救人的道理説明白,捐獻的制度弄好,相信更多人願意在辭世時“發揮餘熱”和延續愛心。

  唯一遺憾的是,呼籲已久的《人體器官捐獻法》目前仍未出臺,它在打擊器官移植過程中的非法交易,厘清器官捐獻移植的各方責任,建立專業化的器官捐獻移植體系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性的作用,應該加快立法進度。

  筆者相信,《指南》及其後續配套制度的設計和執行,最終將推動中國的人體器官移植事業光明正大地登上世界舞臺,造福數千萬亟待獲得重生的患者,並在人類通過技術進步和社會管理不斷與疾病抗爭的路上,做出應有的積極貢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