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資産配置荒重在“水入實體”
- 發佈時間:2015-10-12 06:5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國內資本市場衍生金融産品供應急劇收縮,證券公司融資融券規模短時間內大幅縮減超過萬億元,機構投資者富裕流動性面臨再配置難題,大量資金瘋狂涌入公司債券,導致公司債券發行利率屢創新低,甚至出現企業信用債券定價國債化的奇特現象,反映出金融資産“配置荒”的現實窘境。為防範和化解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需要大力引導流動性“活水”入實體經濟,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消除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裕與金融資産“配置荒”之間的內在衝突。
金融資産“配置荒”是金融順週期的反應。金融資産供應離不開實體經濟融資需求。而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並不完全存在順週期性。為維持企業在宏觀經濟下行環境中生存、轉型與發展,可能更需要金融支援。但在宏觀經濟下行期間,因實體經濟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導致融資風險上升,將不可避免觸發金融機構順週期經營傾向,促使社會融資風險偏好回落,進而引發金融市場高收益低風險資産供給出現明顯收縮。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已經連續十四個季度上升,金融資産品質未來仍將面臨較大風險暴露,表內外融資政策總體趨向謹慎,從而減少了基礎金融資産的供應。資本市場急劇調整後出現的金融資産“配置荒”現象,主要是杠桿資金過度參與資本市場的結果。杠桿資金推動下的資本市場高收益資産瘋狂擴張,並不能掩蓋金融資産供應端收縮的現實。因而在資本市場急劇調整後,大量資金回流引發龐大的資産再配置壓力,壓低了債券市場利率中樞。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上交所公司債發行總規模較上年同期增長2.3倍。
引流動性“活水”入實體經濟才能真正解決金融資産“配置荒”難題。與金融資産配置困難同時並存的一個現象是金融市場流動性預期寬鬆,這種怪象反映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只有將金融市場流動性“活水”澆灌戰略性新興産業,才能真正消除金融市場流動性充裕和金融資産配置難的衝突。一是限制金融杠桿過度使用。債市配資和股市配資存在相同的風險傳導機理,應將杠桿限制在可控範圍,從而糾正債券市場定價機制扭曲現象。二是加大債券市場供應。可考慮加大包括國債、地方債、銀行間市場債券的供應規模,促成金融資産供給端與需求端的動態平衡。三是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戰略性新興産業的融資。通過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政策的協調配合,激發金融機構加大對戰略型新興産業的融資傾向,為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創新驅動提供強大的金融支援。
四是加快推進普惠金融發展。採取有效措施,促使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涉農、創業融資的支援力度,推進傳統金融機構與網際網路的融合發展。五是擴大資産證券化規模。通過資産證券化,不斷豐富金融資産供應端的産品。
綜合來看,金融市場出現金融資産“配置荒”,表明金融市場流動性不是越多越好,金融市場流動性狀況似乎也應該與實體經濟需求保持適宜狀態。而對金融機構而言,在當前金融風險暴露可能性增加的環境下,提升流動性管理能力,防範流動性風險,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的微觀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