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太平洋格局生變 逆風中順勢行船

  • 發佈時間:2015-10-10 15:31:25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沒有財經新聞發生的長假,註定是不完整的。

  今年的國慶長假,在環太平洋經濟格局的大棋盤上,“啪”的一聲,新落下了TPP這顆引發變局的棋子。

  10月5日,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取得實質性突破,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12個泛太平洋國家,在亞特蘭大召開的部長級會議上達成基本協議。這一全新的多邊關係自由貿易協定,在另一個大洋引發連鎖反應,歐盟參與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談判的各方,均發聲敦促加速TTIP談判。

  這意味著,美國重構世界自由貿易版圖的行動,由此提速。被TPP刷屏的遠不止財經圈,連參與各種投資的大媽都在努力弄明白,TPP到底會帶來什麼影響。

  TPP升高“橫桿”刻度

  “要樹立全球貿易新標準”

  每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都在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高層次的較量,在於主導規則的制定。“如果我們不制定世界範圍內的貿易規則,猜猜會發生什麼?——中國將會接手。”今年5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如是説。10月6日他對媒體表示,TPP的重要性在於,要保證在區域內建立商貿管理標準,如果沒有這類標準和勞工、環境標準以及透明度,中國就會制定標準,美國的企業和勞動者就會處於不利地位。

  實現全部貿易品零關稅是TPP的最終目標,超越了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的低關稅標準。TPP作為一項多邊自由貿易協定,明確提出要樹立一個“21世紀自由貿易協定的標桿、全球貿易合作的新標準”。

  除了零關稅,TPP的“橫桿”還升高了哪些刻度?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吳澗生、曲鳳傑兩位專家分析説,TPP協議內容的廣度和深度超過以往任何自由貿易協定,具有廣覆蓋和高標準的特點。既包括商品貿易、服務貿易等傳統區域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條款,也包含智慧財産權、勞工、環境、臨時入境、國有企業、政府採購、金融、能力構建等亞太區絕大多數FTA尚未涉及或較少涉及的條款。其在關稅減免、服務貿易、智慧財産權、勞工、環境、國有企業、政府採購等相關領域的最終標準都明顯超出FTA的現有水準。另外,協議內容和標準更多體現美國自由貿易理念及其戰略利益訴求。

  TPP談判自2010年開始,涉及美國、澳大利亞、汶萊、加拿大、智利、日本、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秘魯、新加坡和越南,涵蓋全球40%的經濟産出,超越歐盟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卻不在其中。

  TPP故意不讓中國加入?

  “中國面臨兩難選擇”

  招數甫出,直攻軟肋。中方應之乙太極功夫。10月6日,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方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有助於促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建設均持開放態度。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像中國這樣的後發國家,採取的是把30年當300年用的追趕策略,如果直接遵守TPP中的環境保護、智慧財産權、勞工保護以及抑制國有企業等條款,等於自廢武功。因為人家早已完成原始積累,按照自己的比較優勢來切割蛋糕。但需要看到的是,發達國家制定的遊戲規則中,也有部分符合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

  這兩天有種流行的觀點認為“TPP就是美國遏制中國的平臺”,把中國排除在新一輪全球貿易遊戲規則之外。對此,經濟學家馬光遠表示,這種恐懼沒有必要,也嚴重低估了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影響力。中國要做的,是保持戰略定力,積極參與,主動應對。全球經濟的規則如果沒有中國參與,那肯定不能稱之為全球經濟的規則。中國可以加快自己在環境保護、勞動者權益以及智慧財産權保護和金融改革方面的步伐,提高中國市場經濟的含金量和制度的競爭力。

  事實上,TPP並沒有拒絕中國的加入。但是,面對可能改變的全球貿易遊戲規則,中國面臨兩難選擇。試圖加入,在仿佛量身訂制的障礙前,國內的經濟改革遠沒有調整到位;繞路而行,促進貿易、服務全流通的新規則未來浩浩蕩蕩席捲而來,不想失去市場,必須順勢而為。

  曾經,加入WTO是中國主動迎接的痛苦而艱巨的挑戰,但也成為30多年來經濟騰飛的第二個催化劑,一躍成為經濟大國。這一次,中國能否再度把握危中之機?

  TPP何時産生實際影響?

  “若干年後才能看到威脅”

  “山雨未來,風已滿樓”。對於一時間集聚起來的負面預期,多位經濟學專家的看法不謀而合:從短期看,不用過於擔心這份協定對中國外貿和整個經濟的衝擊,因為需要經過成員國冗長的立法程式才能生效,內部零關稅成為現實的過渡期更為漫長,中國有充分時間應對挑戰;長期看,影響會慢慢顯現,中國産品輸出關稅要高於周邊國家,減少出口,影響外資引進,相當於“在國際競爭的跑道上,中國的起跑線被往後移了幾米”。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估計,TPP最終生效時間最早也要到2017年,仍面臨不確定性。不僅各成員國之間存在博弈,美國國內的反對意見也此起彼伏,認為它犧牲了美國利益,尤其是勞工利益。但是TPP改變遊戲規則,中國沒有話語權,不想失去市場就必須跟隨。對中國可能構成的威脅,恐怕若干年後才能看得清楚。打破目前中國經濟的困境,唯有依靠改革。

  中國在做哪些應對準備?

  “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氣”

  堅持“重返亞太”戰略的美國,不只在加快TPP談判的進程,另一邊還與歐盟啟動了TTIP談判。國際貿易專家指出,從太平洋到大西洋,力推TPP和TTIP是美國的“兩洋戰略”,有利於加強其在全球經濟和國際經貿領域的領導權,加強自身“朋友圈”和勢力範圍的重要手段。

  應對TPP和TTIP,中國早就在做準備。兩年前中國上海自貿區的啟動,就是在中國最發達的地方劃出一片區域,試行TPP原則,積極應對新一輪全球治理體系調整的挑戰。同時,一帶一路、亞投行等的推進,都是對“兩洋戰略”的最好回應。

  中國也在加快FTA談判,部分對衝TPP帶來的邊緣化效應。比如,TPP成員國中的澳大利亞,與中國簽署了自貿協定。減稅過渡期之後,中澳之間的貨物産品接近100%零關稅。在服務領域,澳方的條件則更為優惠,承諾對中方以負面清單方式開放服務部門。在12個TPP國家中,約一半國家與中國達成FTA。

  但僅有這些底氣,還遠遠不夠。中國必須繼續內部改革,為適應未來高標準的新規則做充足準備。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石磊教授提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危機往往倒逼改革。他表示,中國是一個“社會應力結構”很強的國家,多難不死,危機不倒,小難不計,大難圖存。TPP的基本準則正是市場化的中國經濟長久所需,即使他國施計于我,也避免不了“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的結局。TPP對我國的壓力不同於當年的WTO,中國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氣。“要想求得‘客觀利我’的二次紅利,在制度結構和經濟結構領域必須有所作為,有大作為。”首席記者 談瓔

太平洋(601099)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