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長征路上的紅色迴響

  • 發佈時間:2015-10-10 05:47:2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是中央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紅色軍醫專家團”醫務官兵,懷著對革命前輩的無限崇敬、對長征歲月的深切緬懷,再次踏上那一片片紅軍曾經穿越的革命聖地。盛夏8月,他們跨越4省10地,行程12000余公里,為老區群眾送醫送藥。

  傾心服務老區人民

  這一天,福建龍岩暴雨如注。市第二醫院門診大廳,仍擠滿了翹首企盼的患者。一對匆匆趕來的中年夫妻看著長長的隊伍滿臉焦急,拉著護士的手問:“我們趕了6個多小時路才到這兒,能不能讓專家看上啊!”原來,他們來自漳平縣永福鎮的一個偏僻農村,妻子陳女士被皮膚病困擾了6年之久,輾轉多家醫院也沒治好。為了趕上這次專家義診,夫妻倆淩晨3點多就出了門,冒著暴雨,他們搭摩托車、坐長途車,輾轉70多公里山路才趕到醫院。陳女士急切地説:“能讓國內知名專家給我看病,今天就沒有白來,再苦再累也值了。”剛剛診治完一位病人的腎內科趙學智教授對記者説:“無論是我們還是病人,來一趟都不容易,我們一定盡最大努力讓每一位患者滿意。”

  又一日,當醫療隊驅車3個小時趕到遵義市習水縣土城古鎮展開義診服務時,義診廳和巷子裏已擠滿了前來問診的群眾。原來,幾天前,當地老百姓聽説有軍醫要來鎮上,很多人天不亮就出發,走了10多裏山路早早趕到這裡。

  義診持續到夜幕降臨。醫療隊臨走時,一些老鄉還拉著專家的手問:“你們下次什麼時候再來啊?”此情此景,讓骨科醫生梁磊深受觸動:“此行讓我深深感受到老區人民對優質醫療衛生服務的期盼,也激勵著我們進一步做好工作,把長征醫院的醫療技術帶給老區人民。”

  姓軍為民至深至厚,醫者仁心至真至純。醫院政委陳軍對記者説,組織“長征人走長征路”活動,是踐行我軍宗旨,傳承紅軍精神,讓紅色基因在“長征人”身上代代相傳。這次醫院派遣院士、專家教授和博士80余人,涉及骨科、神經外科、普外科、胸心外科、腎內科、耳鼻喉科等30余個科室,免費發放藥品20余萬元,為7200余人提供醫療服務,行程遍及江西瑞金,福建古田、龍岩,貴州遵義、習水、赤水,陜西延安等長征到過的革命老區數十地。

  爭做當代紅色軍醫

  遵義有座紅軍山,山上有座“紅軍墳”,墳前矗立著一尊紅軍女衛生員懷抱病弱孩子專注喂藥的銅像,銅像前的香爐清香繚繞。

  1935年,紅軍衛生員龍思泉因替老鄉治病,與部隊走失被敵人殺害。80年來,他的故事在當地群眾口口相傳中,演化成了這尊能消災祛病的“紅軍菩薩”,受到方圓幾百里的百姓頂禮膜拜。

  中國工程院院士廖萬清長期致力於醫學真菌病學的研究,在我國首次發現了9種新的病原真菌及新的疾病類型,對隱球菌腦膜炎的防治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即便是77歲高齡,他仍再次隨團到革命老區義診。他説:“‘紅軍菩薩’是老百姓對紅軍醫務戰士最樸素崇高的褒獎。希望我們年輕一代的人民軍醫要像革命先烈那樣,為了理想矢志不移,為了事業堅忍不拔,為廣大人民群眾造福。”

  “今天的人民軍醫,拿什麼讓人民愛戴?靠什麼讓患者放心?就是要像長征路上的前輩們那樣,為了人民,可以付出一切,甚至生命。勇於迎難而上,不斷攻克難關,傾情傾心為老百姓解除病患之痛。”普外科主任胡志前説。

  有3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項的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侯立軍,這次受延安市人民醫院邀請,為醫護人員講授最前沿的顱腦外科技術,原定晚上9點多結束的授課竟一直持續到淩晨兩點多。他告訴記者:“看到老區醫務工作者對新知識技術的渴望,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不斷刻苦攻關,讓更多、更先進的醫療技術造福人民。”

  “深入革命老區開展醫療服務活動,就是要不斷強化新時期人民軍醫忠誠使命的擔當意識,自覺踐行好人民軍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醫院院長鄭興東説,為提升老區醫療技術水準,該院與龍岩市第二醫院、遵義醫學院、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以及延安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幫扶關係,從醫療技術、人才培養、遠端醫療指導等方面開展共建合作,進行長期幫扶,在老區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