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特殊鋼生産多困境 中國"材料人"拿下特精尖"綠色鋼"

  • 發佈時間:2015-10-08 15:34:00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王蔚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1年,美國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倡導的“Materials Genome Initiative(MGI)”(材料基因組工程)科技白皮書問世。我國科技工作者對MGI非常重視並迅速做出反應。僅隔半年,20多位來自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和業界專家匯聚一堂,討論具有中國特色的材料基因組工程計劃——“材料科學系統工程”(China-MGI)建設。今年國慶前夕,上海大學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和上海材料基因組工程研究院等,再度在滬舉辦“材料基因組科學技術論壇”。打造材料基因組工程高地的目標,已經呼之欲出。

  特殊鋼生産多困境

  近日,記者走進上海大學新近成立的“省部共建高品質特殊鋼冶金與製備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已經確立了在未來五到十年內産生2至3項能對特殊鋼冶金理論和技術有重大推動作用的科研成果。

  特殊鋼又稱鋼中的“奢侈品”,其特點是性能要求特殊,能在多樣和極端條件下使用,表現為高強、高韌、耐各類腐蝕、耐輻照、抗疲勞、有害元素和夾雜物均得到嚴格控制。

  據高品質特殊鋼冶金與製備實驗室主任任忠鳴介紹,我國高品質特殊鋼存在著産量不足、品質不高、品種不全的問題,在特殊鋼的冶金過程中還存在著性能低、穩定性差、夾雜多和氣體有害元素高等問題,且付出的環境代價較大。任忠鳴説,我國鋼的純凈度差、疏鬆超標、組織不均勻,目前的重要用途軸承鋼材的壽命只有世界先進水準的1/2,甚至1/4,國産軸承可靠性差、使用壽命低,高端軸承依賴進口。這些問題都是制約我國高端裝備和國防裝備發展的瓶頸之一。

  轉型升級核心技術

  不久前,高品質特殊鋼冶金與製備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舉行了首次“諸葛亮會”,請來了全國的知名鋼鐵專家共同會診特殊鋼的冶金問題,其中包括著名冶金專家徐匡迪院士、著名金屬材料專家周邦新院士、著名冶金物理化學專家周國治院士等傾情加盟該實驗室的學科帶頭人。

  據專家透露,我國粗鋼需求量可能在2015年至2020年期間出現一個最高峰值,約為7.7億至8.2億噸,此後峰值弧頂區仍將持續一個時期。總體來看,鋼鐵工業將步入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既面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發展機遇,又面臨資源價格高漲、需求增速趨緩、環境壓力增大的嚴峻挑戰,如果不進行轉型升級,我國的鋼鐵工業就仍然還是“大而不強”。國家鋼鐵研究總院副院長董瀚説,高品質特殊鋼的關鍵技術主要是高潔凈度化學冶金與精確控制化學成分技術、凝固過程的潔凈度與均勻度控制技術。

  任忠鳴也表示,特殊鋼是重大裝備製造、重大工程建設、戰略性新興産業及國防先進武器所需的核心和關鍵材料,是象徵國家綜合競爭力的一個標誌。在應用領域,飛機發動機所需要用到的高強鋼,航母核心部件所需的耐候鋼,高鐵所需的軸承鋼、磨具鋼等,這些都是我國必須致力研發高品質特殊鋼的重要動因。

  創新亮點在“特精尖”

  如今,落戶在上海大學的高品質特殊鋼冶金與製備實驗室,將鐵定成為上海科技創新的一個嶄新亮點。任忠鳴説:“我們實驗基地的總面積超過了一萬平方米,實驗裝置與設備總值超過1億元。通過2至3年的努力,針對高品質特殊鋼材料行業‘特、精、尖’的綠色産品要求,我們要在諸如高溫合金葉片定向凝固技術、大型鑄件組織細化技術、高性能模具材料及其加工技術等若干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共性技術上取得突破,成為一流的特殊鋼研究重點實驗室。”

  與寶鋼的電磁冶金技術合作研究,與上海汽車的高強鋼合作研究……實驗室正在開展的廣泛産學研合作項目,將有力促進區域經濟和相關領域的科技進步與發展,從而使我國真正從鋼鐵大國邁向鋼鐵強國。首席記者 王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